03版:综合总第1145期 >2025-03-26编印

张家湾镇民族小学腰鼓社团薪火相传17载
北京娃擂响安塞鼓舞动千年文脉
刊发日期:2025-03-26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1-2.jpg

古老的通运桥上,张湾村民族小学腰鼓社团的孩子们激情舞动安塞腰鼓。记者 方非/摄

本报讯(记者 韩轩)春色正好,通州区张家湾镇萧太后河上响起隆隆鼓声,已有数百年历史的通运桥上,一群少年向着阳光高高跃起,腰间用红绸系着的腰鼓分外醒目。这是北京市通州区张家湾镇张湾村民族小学的孩子们,从2007年起,这所小学就成立了腰鼓社团,为中高年级的学生教授安塞腰鼓,到如今薪火相传17年,已成为当地的一道亮眼风景。

“学校最初的想法是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对北京的孩子来说,陕北的腰鼓非常新鲜。”学校大队辅导员马春艳介绍,2007年学校从四、五、六年级中挑选对腰鼓感兴趣、有较强音乐感的学生参加,外请老师为孩子们排练,大受学生欢迎。在随后几年的通州区民族运动会、通州区中小学学生运动会等活动中,腰鼓社团均参与表演,广受好评。

现在,学校的腰鼓社团已有40人,每周一下午进行练习。腰鼓看上去简单,学好并不容易,怎么系鼓、怎么拿鼓棒、怎么击鼓、怎么变换队形、怎么注意表情、怎么收鼓,每样都是学问。近几年,学校专门邀请了来自延安的安塞腰鼓传承人武战成为孩子们指导,操着陕北口音的他耐心地演示,小家伙儿们学得津津有味。

老师们的坚持和孩子们的热情让这支社团“打”出了名堂。2024年9月,腰鼓社团应邀参加了在大运河文化旅游区举办的“情系运河 同心筑梦”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展演系列活动,塔影之下,张湾村民族小学的孩子们又一次展现出新时代北京少年昂扬向上的精气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