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版:综合总第1135期 >2025-03-12编印

助力企业发展,强化财源建设
新华街道前两月税收同比增13.49%
刊发日期:2025-03-12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讯(记者 李若晨)春潮涌动,万象更新。今年以来,新华街道各企业依托运河商务区区位优势,积极开拓市场,冲刺“开门红”。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深入走访企业,问需求、解难题,助力企业发展,强化财源建设。截至2月底,街道全口径税收收入达5.69亿元,同比增长13.49%。

高精尖技术企业势头正猛。走进北京信莱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正在电脑前忙碌着。“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戈壁沙漠、深海平原,都有我们新能源检测工程师的身影,他们正在全国各地进行着紧锣密鼓的项目交付。”信莱能源董事长徐士光说。北京信莱能源技术有限公司致力于新能源行业的检测与服务,自2019年成立以来,与多家大型央国企展开合作,在服务和技术上不断创新,2024年成功升规纳统,目前正在着手申请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徐士光介绍,公司第一季度营业额预计将达到1200万元,税收将达到35万元,预计同比增长35%,今年营业额有望实现翻倍增长。“今年我们已经中标了几个央国企的项目,并与中国检验认证集团共同成立了一家合作公司,未来也将服务于新能源行业。”徐士光说。

金融企业也是税收的一大重要来源。中国中金财富证券有限公司北京通州营业部作为中金公司和中金财富在城市副中心的窗口,积极融入到副中心财富管理综合服务体系中,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全资产、全生命周期的综合服务方案。“中金财富与北京城市副中心‘全球财富管理中心’‘全球绿色金融和可持续金融中心’的定位不谋而合,2023年入驻以来街道给予了很多关心和支持。未来一段时间我们将把不断优化科技企业生存与发展环境作为重点工作,加强对区重点企业尤其是科创产业链上关键环节‘专精特新’企业的扶持力度。”营业部负责人焦琨表示。

新华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闫卫国介绍,截至2025年1月,街道已注册市场主体11827家,包含内资企业10003家、外资企业165家、个体1652家、代表机构3家。2024年新引入企业2186家,其中包括29家外资企业,12家优质企业,总税收达28.69亿元,居全区第一。截至2月底,新华街道全口径税收收入达5.69亿元,同比增长13.49%,2025年已招引北京金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北京麓可展览设计有限公司等8家外资企业。

闫卫国介绍,为不断提升财源服务能力,街道强化企业培育扶植,从“稳固存量、培育增量和提高质量”三个维度,深化“服务包+重点企业”班子成员走访服务机制,将辖区内服务包企业、“两新企业”、小巨人企业、纳税大户等共计47家企业纳入走访和关注范围,定期开展走访问需活动,听取企业困难,回应企业诉求,为企业良性发展提供多方资源信息。

相关新闻:

于家务回族乡企业强研发拓市场

生产效能、市场拓展双突破

3-1.jpg

北京圣永制药有限公司实验室内,工作人员正在进行药品研发。记者 唐建/摄

本报讯(记者 田兆玉)今年以来,于家务回族乡多家企业以智能化升级为引擎,加大研发力度,抢抓市场机遇,实现生产效能与市场拓展双突破。

位于于家务回族乡的北京圣永制药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及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高新技术企业。现有生产车间(一期)包含口服固体制剂车间、口服液体制剂车间、与产品相配套的仓储区、质量控制区及中心化验室。走进公司,全自动胶囊生产线及口服液体制剂车间,工作人员时不时查看生产设备,车间内已实现生产流程数字化管控。“一季度,我们通过智能化改造进一步释放产能,二期新建项目加速推进,为口服液等新品规模化生产奠定基础,生产线满负荷运转下,重点产品订单交付周期同比缩短20%,产能提升显著。”公司负责人张红妹介绍。

公司聚焦代谢类疾病领域,加速推进新药研发,一季度研发投入同比增加15%,智能化实验室投入使用,实现从原料筛选到制剂工艺的全链条技术攻坚,为后续管线布局注入强劲动能。“站在新起点,我们将以二期项目投产为契机,深化‘智能工厂’建设,拓展高端制剂市场,同时强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打造‘质量+效率’双引擎,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张红妹表示。

专利对企业来说是竞争力,也是资产,“发明专利”更是发展红利。

北京维通利电气有限公司专注于电连接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具体包括:硬连接、柔性连接、触头组件、叠层母排和CCS、旋转变压器等。应用领域包括电力电工、新能源汽车、风光储、轨道交通等。在位于于家务回族乡的北京生产基地内,电动汽车软母排自动折弯线正在如火如荼地生产。今年2月,公司刚刚取得“一种耐火注塑母排”的产品专利,这一产品拥有优异的耐火性和绝缘性,可极大提高母排和电池包的安全性能,为整车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兼具一体化注塑成型、工序集中、加工精度易于控制等优点,这一专利可大大增加公司注塑母排在同行业中的竞争优势。今年,北京生产基地还将进行改扩建,进一步提高产能。

2025年,于家务回族乡将围绕“谋划定向、种业强芯、文化铸魂、招商筑基、服务聚力、生态增韵、民生固本”的工作布局,重点做好7大方面、24项内容、91条具体工作任务。其中提到,将围绕构建高质量发展顶层设计、夯实经济发展项目支撑、持续做好企业服务等内容开展工作。以经济发展为例,今年1-2月,全乡新引进注册企业共218家,注册资金500万元到1000万元19家、注册资金1000万元以上到1亿元(不含)29家、注册资金1亿元以上1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做好“服务管家”,积极与各“行业管家”了解相关政策,1-2月解决企业诉求24件。

今年,该乡还将深挖全乡产业资源禀赋,研究出台产业园区招商引资相关政策,完善招商手册。系统梳理乡域产业空间资源,形成产业空间“一张图、一张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持续开展重点企业“服务包”工作,利用区位优势,深化协同联动。全力以赴“向上争取”资源,力争实现税收同比增长5%,完成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任务,全面完成“十四五”各项任务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