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范俊生 高枝 武红利
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34.9万亿元、增长5%,粮食产量首次跃上1.4万亿斤新台阶、亩产提升10.1斤,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9%、7.7%,新能源汽车年产量突破1300万辆……一组组亮眼数字,勾勒出中国经济“稳”的态势、“进”的步伐,标记了过去一年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的奋斗足迹。
“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我国经济航船必将乘风破浪、行稳致远!”政府工作报告对未来形势的判断振奋人心,引发广大代表委员们的强烈共鸣。大家畅谈对经济光明前景的信心底气、分享不同行业发展的新进展新成效、提出抢抓机遇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建议,汇聚起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合力。
高子程代表:
中国经济前景光明未来可期
“政府工作报告中一组组亮眼的数据,就是中国经济交出的最好答卷!”谈起未来发展,全国人大代表、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长高子程信心十足,“面对千头万绪、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奋进、攻坚克难,顺利完成了2024年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全国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30万亿元,这实属不易。”
展望2025,信心从哪里来?在高子程看来,中国具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企业家的人才优势。经济体量大、基础稳、韧性强、潜力大,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变。
令人振奋的是,我国日益积累的创新优势,正不断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壮大,为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高子程说,在5G通信、高铁、航天航空等领域,中国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随着国产人工智能大模型、人形机器人、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中国在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中国经济在风雨考验中筋骨更加强健,远眺前路,依然前景光明、未来可期。”高子程说,体制优势、规模优势、市场优势、人才优势、创新优势等各方面优势叠加,我们必将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董进代表:
为国家高质量发展注入首都创新动力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了关键核心技术的重要性,描绘了数字经济支撑国家高质量发展的宏伟愿景,这对我们是巨大的鼓舞和鞭策。”聆听政府工作报告后,全国人大代表,国家区块链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北京微芯区块链与边缘计算研究院院长董进倍感振奋。他表示,北京科技创新资源富集,应充分发挥首都数据优势禀赋,打造数据要素可信流通高地,为国家高质量发展注入创新动力。
董进介绍说,近年来,北京市委市政府前瞻布局,瞄准全球科技最前沿,支持建设了微芯研究院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以全新的体制机制开展核心科技攻关,涌现出区块链软硬件技术体系“长安链”等一批全球领先的创新成果。
“当前,数据要素已成为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并列的第五大生产要素,是发展数字经济的关键战略性资源。”董进说,国家部委和北京市积极推动数据要素加速转化为先进生产力,运用区块链、隐私计算等核心科技,建设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长安链协作网络等重大工程,构建起数据可信流通利用增值的新范式。
面向未来,数据要素对经济运行的驱动力不断强化。董进建议,要充分发挥北京创新资源优势,依托国家区块链技术创新中心等战略科技力量,加大对底层核心科技的攻关,进一步拓宽应用场景,建设数据更加可信高效流通的基础设施,打造全国数据流通高地。
赵民革代表:
有信心实现“开门红”
我国经济持续向好的态势更加坚定了企业等各经营主体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全国人大代表,首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赵民革信心满怀,“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叠加国家一揽子增量政策,结构性机遇不断显现,前景更加光明。我们有信心拿下一季度‘开门红’这一仗,为‘十四五’圆满收官、‘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赢得主动,为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首钢力量。”
赵民革的“信心”,来自有利的政策环境和企业内在的发展动力。赵民革说,中国经济的巨轮,从来都是在劈波斩浪中扬帆远航的。过去一年,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持续增强,中国式现代化迈出了新的坚实步伐。北京市委市政府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以新时代首都发展为统领,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创新创造充满活力,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释放中国经济潜力,巩固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最关键要靠‘科技创新’。”赵民革说,从京西的“十里钢城”,到城市复兴新地标,首钢始终与北京的发展同频共振。首钢集团将继续发挥国企“压舱石”作用,牢牢把握新政策新赛道新场景带来的新需求,坚持以技术创新为引领,将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相融合、与商业模式创新相融合,大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用“实干”为“转型”搭梯,加快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首钢场景。
刘永好委员:
政策利好提振民营企业发展信心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代民营企业家,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带领新希望穿越了多轮猪周期的市场波动,经历了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多次变化,他始终对企业发展充满信心。
参加日前举行的民营企业座谈会后,他打造“百年老店”的决心更加坚定。
信心从何而来?刘永好说,民营企业的信心来源于政策、科技发展,也来源于企业的拼搏和转型,“我相信随着科技的进步、政策的到位、市场的逐步规范,民营企业的信心一定会进一步提升。”
刘永好说,国家最近一年来出台了很多推动经济发展、支持民营企业的政策,从政策上对民营企业发展越来越有利。民营企业座谈会后,各地持续加大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力度,发放消费补贴促进消费等,这些举措都提振了民营企业的发展信心。
安庭委员:
消费者信心回升 中国经济韧性强
“2025年春节档电影市场成绩斐然,这是中国文化产业崛起的一个缩影,反映了消费者的信心回升,也是中国经济韧性和消费潜力的体现。”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北京市委副主委、希肯国际文化集团董事长安庭说。
分析开年电影市场火爆原因,安庭认为,这表明了中国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在不断提升,也反映了消费者对于高质量文化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电影的无限潜力,也让我们更加坚定了文化自信。
他还谈到,电影市场的繁荣为文化产业未来发展注入了强大信心与动力,推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如影视制作、发行等,也促进了相关文化产业,如广告、旅游等行业的大幅增长,形成相互合作、互利互惠的可持续发展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