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版:新闻总第1118期 >2025-02-17编印

北京专家手把手帮带 雄安宣武医院“拔节”生长
百姓家门口来了“大专家”
刊发日期:2025-02-17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讯(记者 孙乐琪 柴嵘)人勤春来早,勤者志不休。春节的余韵尚在空气中弥漫,多数人或许还沉浸在节日的松弛与惬意里,然而一些怀揣使命的劳动者,已毅然迎着晨曦踏上征程。

2月12日清晨6时,春寒料峭。一辆往返于京雄两地的班车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出发。7时40分许,数十名北京的医务人员如期出现在雄安宣武医院的临床、医技、护理等各个岗位。8时,这座位于雄安新区的新医院准时开启了一天的运行。

2023年9月28日“交钥匙”,当年10月16日正式开诊;2024年4月1日,麻醉手术中心开放,当年10月10日完成第1000台手术……一个个紧凑的节点,绘制成雄安宣武医院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拔节”的成长图景。北京专家的手把手带教,当地年轻医生快速成长。雄安宣武医院正是京津冀医疗协同发展为当地及周边居民带来福祉的生动实践。

雄安宣武医院副院长、宣武医院外科党总支书记刘东斌介绍,目前雄安宣武医院开放床位数达220余张,开放临床、医技科室38个。截至今年2月6日,门急诊接诊量达22.1万人次,呈月月递增趋势。“近几个月,雄安宣武医院每天的门诊量都在1300人次左右。”

去年3月28日,雄安宣武医院病房正式开放运行,至今年2月6日已收治入院3500余人次、出院3400余人次;10月23日,院急诊正式开诊,目前已开放急诊内科、急诊外科等相关科室,共诊治急诊病例2800余人次。

“去年10月10日,雄安宣武医院手术中心顺利完成了第1000台手术。从当年4月1日手术开台,短短半年时间,就实现了0到1000的跨越。这体现着雄安新区区域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刘东斌介绍,雄安宣武医院手术量已达2547台,其中高难度的4级手术有730台,占比近3成。“伴随着医院信息系统建设的完成、高新手术设备设施的不断落地,雄安宣武医院将开展越来越多的‘高精尖’手术,造福更多患者。”

“雄安新区新医院拔地而起、稳健运转,离不开许许多多人在背后的默默付出。”目前,雄安宣武医院本院有职工730余人。去年,宣武医院共向雄安派出管理、临床、医技、影像等方面专家共350人。往返于京雄两地的班车每天从宣武医院出发,将数十名北京专家“输送”到雄安宣武医院的工作岗位上。“‘医护人员多跑路,当地患者少跑腿’,这不是一句虚话,我们正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当地居民争取更多的便捷。”刘东斌说。

消化中心诊室里,几位年轻医生正围在电脑前,仔细听宣武医院普通外科主任医师曹锋讲解患者的CT影像。“胰头占位要特别注意边缘特征,结合肿瘤标志物动态观察很重要。”这样的晨间教学,已经成为科室开诊前的日常一幕。

“不仅要治病,更要培养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这是曹锋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每次在雄安宣武医院出门诊前,他办公桌旁都会有多位雄安宣武医院消化中心年轻医师全程观摩。每接诊一名患者,曹锋都会详细讲解鉴别诊断要点,并引导年轻医生参与分析和讨论。

13时许,雄安宣武医院手术室里,一台结肠癌手术正在紧张进行。曹锋主刀,3位年轻医生担任助理。“注意把肿瘤切除干净,避免损伤周围脏器。”屏幕上清晰显示着患者腹腔内的精细操作,曹锋边操作边解说,将多年积累的微创手术技巧倾囊相授。

这种“手把手”带教模式成效显著。去年,雄安宣武医院消化中心已独立完成腹腔镜手术120余例,较上年增长近3倍。科室还新开展了多项高难度手术,填补了雄安新区部分技术空白。在曹锋的带领下,雄安宣武医院消化中心已初步形成了以微创技术为特色的诊疗体系,年手术量突破500台,其中三、四级手术占比达60%以上。自2023年11月雄安宣武医院试运行以来,消化中心接诊超3000例,疑难病例占比近30%。通过“北京专家+本地团队”的协作模式,雄安患者转诊至北京的比例较开诊初期下降逾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