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冯维静 通讯员 李景铭
“邻家邻”少年实践营开展多彩活动,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记者 冯维静/摄
“一老”如“夕阳”,“一青”若“骄阳”,“一小”似“朝阳”。为进一步高质量推动现代化社区建设,通运街道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邻家邻”工作法为指引,聚焦“一老一青一小”三大重点群体,打造出老年大学、青年夜校、少年实践营等“一站式”综合服务矩阵,探索实践“家门口”的服务模式,全力构建全龄服务体系。
银龄课堂让老年居民圆梦
在通州区老年大学通运分校的银龄课堂上,每周一、三、五的上午都洋溢着浓厚的艺术氛围。老年学员们满怀热情,全神贯注地聆听老师的讲解并积极互动,祁玲便是其中一员,她正专注地绘制一幅花鸟图,细腻的笔触勾勒出花瓣的轮廓。“年轻时我就对绘画充满热情,但遗憾未能深入学习。如今,街道老年大学圆了我的梦想,让我重拾画笔。”祁玲感慨地说。据了解,银龄课堂聚焦老年群体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陆续开展书法、绘画、象棋等丰富多样的课程,不仅为老年人提供了“家门口”的快乐学习平台,让他们得以在熟悉的环境中免费探索新知、掌握技能,还培养了一批热心公益的居民骨干,在社区志愿服务和文化活动中积极奉献,为他们的晚年生活增添了色彩。
青年夜校掀起学习热潮
为进一步发挥通运街道两级专业社会工作体系平台优势,打造“街道—社区”两级青年动员平台,破解社区青年群体动员难题,为社区注入新活力,通运街道精准聚焦辖区青年需求,开展青年动力营系列活动,打造属于通运青年白天工作、晚上“学艺”的专属课堂——青年夜校。青年夜校自2024年7月启动以来,从居民实际需求出发,开展了生活技能小窍门、职场礼仪、传统文化学习体验、家庭教育、健康养生、通识课程六大类课程,活动报名持续火爆,一课难求,吸引了200余名青年积极参与,迅速掀起社区青年学习热潮。通过激发青年群体的创新活力,将青年引入通运街道“邻家邻”基层治理的生活场景中,成为社区发展的坚实力量。
少年实践营助力健康成长
在呵护青少年成长方面,街道不断优化党群服务阵地,在资源整合、服务升级、内容创新等方面下足功夫,持续推进“邻家邻”少年实践营活动,打造家门口的“成长加油站”,探索具有通运特色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街道通过开展运河长卷共绘、亲子陶艺制作、非遗手工扎染以及爱国卫生运动、楼门小当家志愿服务等活动,为青少年搭建学习交流、锻炼成长的实践平台。截至目前,招募辖区家庭、青少年共计1500余人。带领少年儿童在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集体中进行劳动锻炼、社会观察、素质提升、品格磨砺,进一步培养青少年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与辖区家庭一起,帮助青少年走稳人生“第一步”。
下一步,通运街道将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邻家邻”品牌为载体,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党群服务活动,精准满足“老、青、小”等不同年龄段群体的多样化需求,让服务更有温度、更接“地气”,不断激发基层治理的新活力、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