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鹏 关一文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打造大运河等国际消费体验区”“丰富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围绕文旅建设、提升文旅活力,代表委员纷纷支高招、出主意,金点子不断。其中,“文旅+”的概念被反复提及,注重跨界整合、融合发展,通过构建多元化文化旅游新场景,推动“大旅游格局”构建。
毛雅君代表:
城市图书馆将打造“图书馆+”高质量“城市会客厅”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城市绿心三大文化设施热度持续升级”。市人大代表、首都图书馆馆长毛雅君介绍,新一年北京城市图书馆要为大众做好全民阅读、跨界融合、提质创新三件事,打造“图书馆+”高质量“城市会客厅”。放眼大文旅领域,毛雅君建议本市推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让两者由“相加”到“相融”,进一步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活力,创造和满足文化消费新需求。
去年10月,北京城市图书馆复合多元和科技赋能的形象惊艳世界,一举摘得全球图书馆行业最高荣誉——国际图联2024年度公共图书馆奖,这也是中国图书馆界首次获此殊荣。北京城市图书馆因复合多元、科技赋能的形象,被国际图联评价为未来图书馆的伟大范例,标志着中国公共图书馆在国际舞台上达到崭新高度。
一年来,国内外参访者纷纷表示,北京城市图书馆充分展现了北京的发展实力,被感叹为“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创造”。
毛雅君介绍,新的一年,北京城市图书馆将更主动拥抱新理念、新技术、新需求,为大众做好全民阅读、跨界融合、提质创新三件事。北京城市图书馆会不断丰富以阅读为核心的高质量文化服务与产品供给,让阅读“零门槛”,让服务更便捷。
今年,北京城市图书馆还要把文化与旅游、艺术、科技、教育、城市精神等特质深度融合,以“图书馆+”理念打造高质量“城市会客厅”。北京城市图书馆将进一步探索科技赋能智慧阅读,打造AI+智慧图书馆、AI检索、与书AI对话、裸眼3D增强阅读等崭新服务,带来源源不断的创意创新,推动该馆向“个性化、精准化、智能化、身边化”高质量发展。“我们将让北京城市图书馆成为每个市民的‘终身学习中心’,用一流服务管理,让读者获得一流阅读文化体验。”毛雅君说。
面向更广阔的文旅领域,毛雅君进一步建议本市推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同时,加快推动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更便捷、更丰富、更均等。她认为,本市应进一步盘活提升存量空间,推动空间多功能改造、多元化运营,鼓励嵌入文创、剧场、展览、特色书店、运动健身、文化主题餐饮等业态;支持多用途、多样态场馆使用需求,打造文化消费新场景,提供空间型沉浸式体验等更多元、更优质的文化消费体验,促进新的文化消费增长点。
与此同时,毛雅君也建议加快建立健全市级旅游工作联席会议机制,扩大文旅有效投资,推动“大旅游格局”构建;注重多业态融合发展,推动文商旅体展深度融合,发挥文化赋能、旅游带动作用;推出演出、赛事、会展等配套旅游景点消费券套餐,交通优惠套餐等融合举措,文旅商体展融合策划赋能消费;支持发展夜间文旅经济,丰富消费业态和场景。
刘伟委员:
让副中心文旅人气“流量”变为消费“留量”
“北京城市副中心文化旅游区未来将形成年客流量超2000万人次的国际旅游度假区,民营企业在此将大有可为。”来自科技界的市政协委员,北京市工商联副主席、北京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伟建议,发挥民营企业作用助力副中心文旅产业发展。
突出副中心“一区一河三镇”的联动,让人气“流量”变为消费“留量”和经济“增量”。刘伟解释,一区指文化旅游区、一河指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三镇指张家湾设计小镇、台湖演艺小镇、宋庄艺术创意小镇。环球影城是“一区”的核心,开园以来迅速成为顶流,建议加快谋划推动二期建设,抓好湾里、顶点公园、海昌海洋公园建设,强化交通、住宿等服务配套,让游客多留一晚、多住一天,更好发挥溢出效应。以燃灯塔及周边古建筑群为载体,深入挖掘运河文化内涵。以运河为轴线,“三镇”为节点,串珠成链,同时加强两岸景观营造,增加亲水、滨水空间,把大运河构筑成融历史、文化、生态于一体的风景线,成为通州的“黄浦江”“塞纳河”。活化“绿”的资源,建议借鉴城市绿心森林公园与三大文化设施的融合规划,打造媲美曼哈顿高线公园的“空中花园”。
加强商旅文体融合,建议进一步完善街区层面的商业业态,补充便利店、咖啡厅、小餐馆等,让城市更有市井味、烟火气、文艺范,以“小而美”的吃住行游购娱消费场景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注重跨界的整合,旅游+科技,以数字化手段丰富旅游场景和体验,全方位提升文旅沉浸感;旅游+体育,加快培育“副中心马拉松”等自主赛事矩阵,推动体育赛事与文旅产业紧密衔接,让“跟着赛事去旅行”成为副中心旅游新时尚;旅游+研学,发挥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北京城市图书馆等优势,让周末和假期的文化看展与研学成为文旅新名片。
注重产业链协作,支撑文旅产业全要素质效提升。以“全链条”发展思路营造产业生态。建立文旅产业链协作平台,推动首旅等市属国企和有实力的民营文旅企业担当“链主”角色,整合产业链条、提升产业活力。建议副中心相关部门围绕打造首都旅游新地标的目标要求,以招商体制改革为契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放宽文旅项目市场准入,完善投融资、人才、土地、知识产权等支持政策,降低营商成本。同时,进一步用好“两区”政策,吸引更多国内外优秀文旅企业入驻,以“文旅城人产”的发展逻辑提升城市吸引力、美誉度。
吴涛委员:
创新“文旅+”激发副中心经济发展新动能
近年来,北京城市副中心文化旅游与科技、商务、农业、体育、教育多业态融合发展,“文旅+”产业发展势头喜人。为进一步推进副中心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来自经济界别的市政协委员、通州区投资促进服务中心主任吴涛建议,创新文旅业态新模式,激发副中心经济发展新动能。
吴涛建议,要加快编制《城市副中心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和空间布局规划》,建立“文旅+”联席会议机制。充分利用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等制定专项规划,吸引游客资源。建立“文旅+”融合招商产业链机制,形成景区、旅行社、酒店、旅游购物点、休闲娱乐等节点相互配合协作的工作模式。搭建“企业研发机构+地方院校+名校名院名所”的文旅产业研发链条,搭建产业资源库、招引企业库和项目信息库,全力推动优质文旅资源与社会资本对接合作。完善布局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发展一批富有文化底蕴兼具时尚气息的沉浸式消费街区。
“与此同时,副中心要打造有辨识度的城市IP,扩大项目辐射能力。”吴涛建议,要以承接环球主题公园外溢为重点,丰富配套服务设施的种类与层次,提升区域综合承接能力。加强IP引流转化能力,打造由“热门剧集IP+沉浸式娱乐+主题餐饮+国潮零售”组合而成的新消费综合体。深化运河沿线城市合作联动。加强项目与周边资源的联动,精准研究游客需求,联合举办文旅推介活动、文化品牌活动。创新产品业态,推动运河沿岸新消费场景建设。利用三大特色小镇产业优势发展“艺术+文旅”“演艺+文旅”“科技+文旅”多种业态融合的体验产品,建立成熟的艺术创意产业体系,围绕三大特色小镇开发符合“吃、住、行、娱、游、购”实际需要的文创产品,提升游客二次消费率。统筹区内各文化场馆及旅游设施资源,依托三大文化设施,建立文旅设施集聚圈,通过开展流动展览、艺术讲堂等展览活动,推动资源联享、活动联动、研学联办。
他建议,深耕文旅商体农融合发展。打造一批特色化商圈和“微地标”,培育一批餐饮数字化示范企业、示范街区和数字化服务提供商,建设以“文旅+演艺+餐饮”为特点的演艺群落。拓展文旅+体育消费空间,引导区内酒店、商圈、景区在体育赛事期间开展联合促销活动,对现有体育设施进行数字化改造,创设以体育文化、竞技精神为主题的演艺剧目。以民宿产业带动农旅融合,深度挖掘乡村资源,提升农村旅游服务品质与接待能力。推动文旅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挖掘艺术、演艺、科技系列文化IP,打造智慧旅游新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