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何蕊)全国城市健康水平相较上年结果略有提升,东部城市健康水平持续引领全国。北京市、上海市、杭州市、南京市、深圳市等排名靠前,优势明显。昨天,《清华城市健康指数2024》年度评价成果报告发布。时隔1年,北京健康水平重返全国第一,医疗卫生经费保障、健康产业、健康支撑设施等指标优势突出。
清华城市健康指数已连续发布5年,在健康服务、健康产业、健康行为、健康设施、健康环境、健康效用6大评价指标下,设17个评价领域和39项评价项目,全方位、多角度为中国城市进行“健康画像”。“整体看,近5年全国城市健康指数呈现稳步上升态势。”清华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研究专员李丰婧介绍,全国城市健康指数分值越高,代表城市健康水平越好。2020年至2024年,指数从60.11增至63.09,每年都有提升。
依据指数分值结果,报告将参评城市分为5个等级,从高到低分别是引领级、优质级、平均级、发展级和追赶级。今年,引领级城市数量增多,北京更是处于领跑地位,在健康产业、健康行为、健康设施3个评价指标中拔得头筹。其中,明显的优势具体表现在人均政府卫生健康支出费用、健康产业市场主体数量、人均运动用品消费额、人均体育运动设施数量等方面。另外,北京在健康服务评价指标上排名仅次于上海市,位居全国第二。
与往年相比,《清华城市健康指数2024》还进一步整合了全球城市健康评价热点指标,完善城市健康状况国际比较体系,设计了医疗服务、生活行为、城市绿化、环境质量和健康结局5个健康维度。评价对象为16个国家的36个国际化大城市,包括伦敦、纽约、巴黎、新加坡等20个国际城市,以及北京、上海、香港特别行政区等16个中国城市。结果显示,中国城市在健康结局、医疗服务和城市绿化方面具有优势。其中,北京的医疗服务水平在全球排名中位居第二。
报告综合5年来的城市健康指数,认为我国中西部城市健康崛起,追赶级城市从77个减少至10个,健康服务、健康行为和健康效用的水平提升明显。但一些问题也浮现出来,比如健康环境指标呈现“南优北低”态势,北方地区空气质量较差。健康效用指标呈“东高西低”态势,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在东部和西部地区差异明显。
未来,该报告将持续通过数字化的形式,赋能城市健康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