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佳琪 实习记者 陈明妍
秋高气爽,适合带着宝宝出门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一些读者反映,由于相应的配套设施和服务意识跟不上,宝爸宝妈在带娃出行时遭遇了不少难题,盼着相关设施建设能更加注重细节。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调查。
乘地铁 累
抬车加抱娃 3人合作才能出站
吉女士家住丰台区,她的宝宝已经5个半月大了,平常一直是推车在家门口遛弯,趁着周末她想来一场“短途游”,就决定和婆婆、保姆带着宝宝去东城区的大公园里转转。此前打车“进城”时遇到过大堵车,所以这次她选择了乘坐地铁前往,没想到这一决定让她们遭了不少罪。
这趟行程,从地铁房山线郭公庄站出发,去往5号线磁器口附近,中途经历两次换乘。她们刚一上车,挑战就来了。突然响起的报站提示音音量很大,吓得宝宝一激灵,吉女士赶紧安抚。随着列车行驶起来,车厢内“刮”起了凉风,她才发现忘带小毯子了,赶紧给娃套上个长筒袜保暖。
真正的挑战,是中途的两次换乘。吉女士告诉记者:“并不是每个换乘站都有直梯,走一段路倒是没什么,但中途的台阶就成了障碍。每次都要把孩子抱下来,婆婆和保姆合作把推车抬上去。如果新手妈妈独自带娃出行,面对这些台阶,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有个换乘站的直梯位置较偏,吉女士抱着焦躁不安的宝宝,顾不上找工作人员问询,索性坐扶梯换乘,“即使推着空婴儿车,坐扶梯也非常危险,容易翻车,更容易摔倒。”
到达磁器口时,已经花了约一个半小时。想出站又找不到直梯了,一家人抬车、抱娃,相互配合着才乘坐扶梯出了站。一天的游玩还没开始,她们已经累得气喘吁吁了。
骑行 险
车道意外多 骑车探秘成“探险”
前不久,家住西城区黄寺大街的王先生满怀期待地策划了一场特别的亲子活动——带刚满12岁的女儿骑行北京中轴线,来一场“探秘之旅”。
王先生事先拟好了攻略:从家出发先到鼓楼,再向南到北海,绕到景山公园后折返。享受秋日美景的同时,还能在骑行中增长历史知识。然而,当王先生和女儿兴高采烈地出发后,一系列意想不到的问题接踵而至。
行至鼓楼大街,本以为是畅快的骑行路,实际上却要面临复杂的交通状况。由于临近景点,游客络绎不绝,他们三五成群,挤占了一部分自行车道,使得原本就不宽敞的骑行空间更加局促。
更为惊险的是,路口的电动自行车似乎完全无视交通规则,闯红灯、逆行屡见不鲜,越线停车更是司空见惯。这些违规行为威胁着骑行人的安全,王先生不得不时刻绷紧神经,小心翼翼地观察着周围的动静,生怕女儿一不小心就被这些横冲直撞的电动自行车撞倒。
“不仅如此,我还发现很多私家车也违规占用了自行车道,出租车、网约车为了方便下客,也会突然向自行车道并线,我们身边简直是危机四伏。”王先生无奈地摇了摇头,“虽说闺女骑车不快,但遇到需要错车的时候,她总是紧张得不得了,干脆下车推行。这样一来,骑行体验大打折扣。最后,我们无奈地提前结束了这次精心筹划的骑行之旅,带着遗憾与无奈回家。”
坐公交 悬
遇到急刹车 婴儿车很容易甩出
今年,家住丰台五里店社区的韩女士成为一名新手妈妈,每每想带宝宝到稍远的地方玩,总是要纠结很久:不为别的,自家没有汽车,打车觉得没必要,但公共交通出行实在是太不方便了。最近的地铁站3公里,步行得40分钟;坐公交最可行,但每次都是体力与耐心的极大考验。
宝宝刚半岁,出门需要坐婴儿车,婴儿车的体积较大,每次上车时,韩女士都需要在周围乘客或者安全员的帮助下,才能勉强将婴儿车搬进车厢。“我得一只手抱娃,另一只手拎着收起来的小车,虽说车是便携的,但也有十斤重呢。孩子还会动来动去,如果再赶上乘客较多,那就更加困难了。”韩女士皱着眉说。她还发现,公交车上缺乏婴儿车的固定设施,在行驶过程中,遇到急刹车或颠簸路段,虽然婴儿车轮子锁住了,但仍然很容易发生滑动、碰撞或者侧翻。因为急刹车导致婴儿车脱手撞到其他乘客的事儿,她已经遇到了好几次,弄得每次出行都疲惫不堪。
逛商场 难
爬楼+如厕 两大难题困扰宝妈
焦女士一家去年在朝阳区九龙山地铁站附近租了房子,周边交通便利,不远处就是合生汇、芳园里商场,方便带娃逛街。但一年来,一家人逛街的次数并不多。
“虽说我家距离商场不到1公里,但是带着娃走起来,真是很费劲。”最近,焦女士一个人带娃去了趟合生汇。她推着小车刚出小区门就遭遇了一道关——疙疙瘩瘩的路面铺装和减速带。“走几步路就是一道坎,车子被颠来颠去,我怕宝宝难受,只好在非机动车道上贴着边推车,不时有自行车和电动车飞快地骑过,一路上真是提心吊胆的。”
宝宝刚两岁半,到了商场吵闹着要下车自己跑。孩子跑起来后,焦女士就紧跟在后面,把婴儿车随手扔在一边。“商场里没有专门的婴儿车停放区,我通常就是随意停放,有空了再回去取。我也担心小车丢了或者被磕碰了,但是没办法只能这样。”
在她看来,一个人带两岁半的娃上下楼和上厕所也是个难题。“比如在合生汇,直梯里经常人满为患,扶梯上又很难做到推车、抱娃同步进行。”
说起带娃上厕所,焦女士最开始首选母婴室,但是发现里面只有换尿布的操作台、洗手台等,并没有坐便器,只能带娃在成人卫生间排队。“听说有的家庭等不及,就会让孩子尿在母婴室甚至成人卫生间的洗手池里,这样做当然很不文明,但有时想想也挺能理解的。虽然叫母婴室,但是它只适合更小的宝宝换尿布,像我们两岁半的孩子,基本用不上了。”
建议
地铁站推广暖心指示牌
在地铁5号线惠新西街南口站,记者注意到,站台的柱子上设置了清晰的“无障碍电梯”指示牌:蓝底白字格外醒目,指示内容分为左右两部分。右侧注明了换乘10号线的方向以及出站口位置;左侧上部画出了无障碍电梯图案,下部列出了建议使用该电梯的乘客类型,包括携带大件行李者、老人、婴幼儿、孕妇、无障碍人士。
诸如此类指示,对乘客非常友好。此前吉女士在出行时,频频遇到指示牌不明、找不到电梯等问题,导致带娃迷了路。如果在关键位置增设指向性清晰、醒目的标识,新手妈妈乘坐地铁出行就能节省不少时间精力。
重点路段设缓坡式减速带
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副所长杨新苗长期关注骑行城市建设。对于王先生带娃在骑行中遇到的重重困难,杨新苗表示,“重点路段设置‘缓坡式减速带’是很好的方式,它是一个新生事物。”和路面上频遭吐槽的“碰撞式减速带”大为不同,所谓“缓坡式减速带”,就是长约2米、高度差8厘米、坡度为8%的缓坡,它可以很好地管理小汽车和电动自行车的速度,又不影响骑车人、跑步者和行人。“以小于每小时20公里的速度通过这里,不会有明显的颠簸感,非常友好。”
“这一设计目前在荷兰有成功应用,大街小巷、河边道路上随处可见,它很好地降低了车速,保障了骑车人和步行人的安全。‘缓坡式减速带’目前正在北京部分路段试点。”杨新苗表示,“建设全龄慢行友好城市,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懈努力,尤其应当关注对下一代的友好。”
注重细节 构建儿童友好环境
采访中,部分新手爸妈希望相关设施建设能更注重细节。比如去往商场的人行道坑洼不平,是否可以修理得再平整些,以便推婴儿车时更安全、快捷;地铁里是否可以增设母婴室;在商场逛街时,能否开辟出专门停放婴儿车的专区,以保障物品不丢失;扶梯附近是否可以增设志愿者岗,为出行的新手爸妈提供帮助和引导。
此外,还有市民提出,国外有些国家的路面上能见到“亲子自行车”,也就是一辆自行车上有多个座位,或者自行车前部带有儿童座椅,国内是否也可以进行这样的探索,为短距离出行提供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