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版:新闻总第899期 >2024-04-02编印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第二届大运河医学论坛召开
在通州加快建设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
刊发日期:2024-04-02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记者 赵鹏 池阳

以副中心为核心,建设一座救助能力覆盖北京市,辐射周边区域的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通州院区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建设项目正式启动。3月30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第二届大运河医学论坛带来了一系列激动人心的进展,为推动京津冀医疗一体化发展,促进医产协同融合创新带来新机遇。

会议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科研人员、临床医护、医疗卫生管理人员和健康产业从业者共计1200余人齐聚大运河畔,通过1个主论坛、10个分论坛的大规模讨论,进行多学科交流互动,带动区域内医疗服务能力提升。论坛发布了令人振奋的医疗科研成果,推动区域内医产协同创新发展,对提升基层医疗机构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的全面提升起到积极作用。

上合组织应急医学中心在通州成立

如今的副中心正走向国际舞台,在本次论坛上,国家卫健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宣布,中国—上合组织应急医学合作中心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通州院区揭牌成立,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也将开始建设。

突发事件医疗救援是上合组织成员国面临的共同挑战,郭燕红表示,中国—上合组织应急医学合作中心的成立,旨在推动中国与上合组织成员国在应急医学领域的沟通交流和务实合作;中心将广泛开展应急医学领域学术交流、人员互访及培训演练等活动,提升地区突发事件医疗救援能力,共筑地区健康屏障。

同时,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将以医院通州院区为建设主体,以西直门院区为辅助支撑,布局9大功能平台,计划用3到5年时间打造立足北京市、辐射周边、服务全国、区域领先的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

基地建成后,将集预防、管理、救治、培训、科研、仓储于一体,让救助能力覆盖北京市并能够有效辐射周边区域。在其他省份发生重特大突发事件时,能快速跨区域开展援助;构建陆空协同救援体系,在医疗救援信息指挥、伤员转运、大批量伤员救治、突发中毒事件紧急医学救援、突发核辐射事件紧急医学救援、紧急医学救援培训演练、专业人才培养、相关研究和成果推广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满足重大突发事件应对需求。

20万人次门诊提升京津冀医疗能力

2021年1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通州院区正式开诊,截至2023年,通州院区门诊量20万人次、出院患者4万人次、手术量1.5万台次。两年来,通州院区不断优化接诊能力,提升救治水平,为患者提供更便捷高效的优质服务,引领带动京津冀乃至全国医疗服务能力提升。

目前,医院通州院区病房已全面启用,口腔科、老年医学科、肝病科、医学心理科、临床营养科等在通州院区先后开设门诊;介入诊疗中心、日间手术室、日间综合病房、PIVAS、外科综合病房、急诊放射检查区域等全新医疗单元相继运行;血液移植病房、造血干细胞采集室、血液科特检中心齐备,满足高水平血液病诊疗需求;重症监护室、输血科、核医学科也在不断完善。

不仅如此,医院通州院区已与牛堡屯、漷县、觅子店、于家务、永乐店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片区制医联体,以医院医疗信息系统对接居民健康档案,覆盖周边近20万居民的健康管理,实现基层医院与三级医院的“就诊—转诊—康复”全流程服务。在一小时交通圈范围内与天津、廊坊、唐山等地的医疗机构成立了京津冀医联体联盟。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杨帆表示,希望通过论坛让医院立足副中心、辐射京津冀,吸引高水平、国家级学术力量,进一步推动区域医疗水平发展。

通州院区多个项目获医产发展资金

医疗健康产业是副中心六大产业集群之一,在大力发展过程中,副中心已逐步成为首都未来健康产业重要承载区。2023年,副中心重磅出台“北京城市副中心医药健康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和“医十条”专项政策,紧扣“医产协同”主题,支撑医产协同发展。

据了解,通州区共有医药健康产业相关市场主体381家,2023年医药产值达123.6亿元。区域内拥有医疗机构621家,技术攻关实力强劲,科研转化优势突出。如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通州院区通过血液、胸外、创伤三大院士团队领衔,以国家创伤医学中心、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为依托,通过医院平台与相关企业达成了密切合作,多个项目获得医药产业发展项目资金支持。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医院联合区内医药企业,在资源整合共享、“卡脖子”技术攻关、临床试验研究与论证、成果转移转化、应用场景共谋、技术人才共育、创新平台共建等方面实现多层次、多角度合作。2023年,在医院科技创新政策支持下,医院获授权专利191项,完成合同签约的专利转化金额1553万元。通州院区多个项目获得2023年度医药产业发展项目资金支持。

本次大运河医学论坛邀请了7名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和全国千名学者专家,发挥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通州院区京津冀地区重要诊疗中心带动作用,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疏解城区医疗资源拥挤,均衡地区优质医疗资源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