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版:新闻总第890期 >2024-03-20编印

优化营商环境
本市将试点综合监管“无事不扰”白名单
刊发日期:2024-03-20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讯(记者 张楠)今年,本市将对企业开展“风险+信用”分级分类评估,推行综合监管“无事不扰”白名单试点。近日,市市场监管局发布《2023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情况报告》,为了实现对企业“无事不扰”、少打扰,2023年,本市多部门推进联合抽查常态化,合并检查频次高、干扰大的检查事项,今年还将进一步规范行政检查行为。

报告提出,2023年,本市出台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工作方案。支持知识产权使用权出资设立企业,并率先在医学科技企业实践落地。实现电子营业执照一照通投,电子营业执照累计调用量居全国首位。以“e窗通2.0”升级改造为核心建设“集约统一、智慧便捷”的市场监管部门数字服务平台。京津冀营商环境一体化进一步升级,实现在支持三地试点区域开展营业执照异地“办、发、领”,打造“统一规范、共享共用、高效协同”的京津冀一体化监管执法体系。质量技术基础服务进一步优化,全市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试点持续增加。支持多部门推进联合抽查常态化,制定部门联合抽查事项清单,扩大部门联合抽查范围,合并检查频次高、干扰大的检查事项。

规范行政检查行为,减少不必要的打扰,一直是经营主体的期盼。报告提出,今年,本市将对经营主体开展“风险+信用”分级分类评估,推行综合监管“无事不扰”白名单试点。其中,针对风险低、信用好的优质经营主体,将制定行业领域白名单。凡是纳入白名单的经营主体,原则上不主动上门开展现场检查。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已经有首批共150家经营主体纳入了白名单试点。此举有利于经营主体将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到生产经营中,全身心谋发展。

此外,本市严格落实加强非现场监管三年行动计划重点任务,今年以来,已全面启动非现场监管,目前已经实现了行业领域全覆盖。记者了解到,截至2026年底,计划实现非现场检查量占比超过60%,到2027年底超过80%。

今年,市市场监管局还将推进北京市非现场监管、公平竞争地方性立法调研工作。推行统一的经营主体登记规范和审查标准,提升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效能,加快建设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加强民生领域反垄断监管执法,做好经营者集中审查试点,持续开展反不正当竞争“守护”专项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