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版:新闻总第864期 >2024-02-07编印

京唐、京滨城际铁路春运纪实
回家的路,有他们保障
刊发日期:2024-02-07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4-7.jpg

“京通号”盾构机内部,工作人员正在拼装管片。记者 常鸣/摄

本报记者 张群琛

又是一年春运时。开通一年多的京唐、京滨城际铁路已成为京津冀区域内城际运输的重要力量,今年春运也不例外,据悉春运期间该线路预计发送旅客38.5万人次。记者踏上这条热门线路,感受春运景象。

客流量较开通初期翻4倍

上午10时,距离开往唐山站的京唐城际G8823次列车发车还有一小时,但是北京站第7候车厅内已有不少正在候车的乘客。家住玉田县的小李是京唐城际铁路的“老乘客”。她说:“原来,去往唐山的车都是普速列车,速度比高铁慢不少,而且列车只到唐山站,我还要花费将近一个小时才能到家。现在京唐城际铁路开到了玉田南站,我家距离车站只有10分钟。一来一回我节省了将近两个小时,现在我每个月都能回家了。”

乘客中也有第一次乘坐京唐城际的旅客。计划回唐山探亲的老刘从唐山亲戚口中知道了京唐城际,老刘说之前往返北京常坐大巴车,还没坐过这趟城际铁路。“现在全程将近两个小时,听说以后还会更快。”

10时30分,7号候车厅检票闸机至候车厅门口排起了长队,这些都是乘坐G8823次列车的乘客。正在北京读研一的唐山人迟明刚刚回家,他说城际列车开通后,回家的选择更多,而且更从容。“我是在实习单位工作一段时间才回家的。而且城际铁路开通后,春节期间也能带着家人来北京玩。”迟明说。

这是京唐城际铁路第二次服务春运,北京站相关负责人介绍,京唐、京滨城际铁路日均客流量从开通初期的2500人次,增长到1.2万人次,客流上涨4倍。而据中国铁路北京局的数据显示,京唐、京滨城际铁路开通一年来,累计发送旅客380.2万人次。今年春运期间,京唐、京滨城际铁路预计发送旅客38.5万人次。

“京通号”盾构机加紧掘进

从北京站乘坐京唐城际列车出发,20分钟左右就能抵达北京城市副中心。此时乘客们可以在列车行驶方向的南侧,距离铁路很近的位置看到一处项目工地,这里就是京唐城际铁路北京段的“最后一公里”,为了保证工程进度,春节期间项目现场有近200名工人在岗。去年年底,北京地区最大直径高铁隧道盾构机“京通号”从这里向西始发,目的地为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的接收层。

15时,中铁十四局京唐铁路八标项目部测量主管李维川正在地下近10米的盾构机内部,盯着工人们进行管片拼装工作。巨大的机械将管片吸起,然后与拼接好的管片紧紧挨在一起。

除了盾构机内部,地面上的监控室是李维川最常出现的地方。身为测量主管,他就是盾构机的“眼睛”,要根据各种参数判断盾构机的前进姿态与方向。“盾构机刚开始掘进一个多月,目前盾构机处于向斜下方掘进的姿态。虽然我们已经给盾构机输入了掘进参数,但是我每天都要关注盾构机前后左右的掘进角度,有时还会根据实际情况修正这些参数,保证它在安全的范围内平稳掘进。同时现在是春运客流高峰期,项目工地紧挨既有京哈铁路,为了降低施工对既有线的影响,春运前我们在项目覆盖的京哈铁路线上放置了一些探测装置,保证安全。”

“开工就是冲刺,这个春节假期就是要把盾构机调整到最好的状态,保证春节后的施工。”记者得知,尽管运潮减河隧道总长度只有1285米,可风险源区段占了65%。春节开工后不久,盾构机就要下穿运潮减河,这是最大风险点。“到那时隧道拱顶距离河底仅有12米,掘进过程中,‘京通号’将随时调整泥水平衡盾构机姿态,并对河道进行监测,确保安全下穿。”李维川说。

无人机配合线路巡检

列车驶出北京界,便是京唐、京滨城际铁路的新建线路。列车运行平稳舒适,这背后是铁路工人的付出。

早在京唐、京滨城际铁路开通运营前4个月,中国铁路北京局唐山工务段宝坻高铁线桥车间正式成立,该车间负责京唐、京滨城际铁路共计197.93公里内的所有线桥设备。

对于铁路人来说,春运要比旅客来得更早。今年元旦假期结束后,铁路人的春运检查工作就开始了。宝坻高铁线桥车间业务指导孟令硕介绍,1月26日春运正式开始前,车间已将京唐、京滨城际铁路正线检查了两遍,保证列车平稳通过。

宝坻线桥车间的检修现场比较特别,他们不仅会在夜晚趁着“天窗点”加紧检修,平时他们也会来到正线旁边,升起无人机,检查铁路的桥梁。孟令硕介绍,目前宝坻线桥车间负责的区域内有八成以上都是桥梁,部分桥梁高度很高,对于发现桥梁隐秘处的隐患,无人机就是很好的帮手。

记者得知,宝坻线桥车间在去年夏天正式引入无人机。得益于无人机灵活的特性,车间的工人们除了日常的“天窗”作业以外,还可以在报备的情况下随时查看桥梁。“桥梁支座、箱梁下方……这些平时在现场不太容易发现的地方都可以用无人机观察,给工作人员提供了不少便利。”孟令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