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总第833期 >2024-01-02编印

华北五省市不动产登记领域“跨省通办”推出首批十六个事项
通州不动产登记中心办跨省业务倍儿快
刊发日期:2024-01-02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讯(记者 曲经纬)上午9时许,通州不动产登记中心办事大厅31、32号窗口同时办理两项特殊业务,一个是“京廊通办”,另一个是“京津通办”。仅仅20分钟,高先生燕郊房产的房本上增添了自己的名字;一本全新的天津房产电子证照也展现在替母亲前来办事的王女士眼前。不只津、冀,人在北京,晋、蒙的部分不动产登记业务也一样办。

上月27日,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自然资源部门签订《“京津冀+晋蒙”深化不动产登记“跨省通办”合作框架协议》,5大类、16项高频业务事项被纳入首批“跨省通办”事项清单,京、津、冀、晋、蒙五省市率先实现不动产登记异地办事“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地办”。

“我母亲跟我住台湖,但她天津房产的房本被孩子撕坏了,得办个新的。”市民王女士说。母亲腿脚不便,她本打算作为代理人跑天津一趟替母亲办这个事儿。结果听说不用跑了,在北京也能办。王女士喜笑颜开地说:“今天才知道,我们是深化不动产登记‘跨省通办’业务后首个换证业务的案例。”

隔壁窗口同样放着“京津冀+晋蒙跨省通办”的桌签,高先生与妻子刘女士正在办理夫妻间转移登记业务。“我们在燕郊有套房,是以我爱人的名义买的,今天过来,把我的名字也加上。”高先生说。他们把身份证、结婚证、房本递给工作人员,现场签署了几份材料,等待工作人员系统操作即可。

这事搁以前,且得折腾呢。通州不动产登记中心主任王修庆介绍:“办事人以前不仅难以及时获取其他省市办理业务所需的登记材料,还得跑到当地办理,如果材料没准备全,可能还得跑好几趟。”这次异地办理如此顺利,全得益于五省市“跨省通办”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两笔登记业务就是框架协议中“异地代收,属地办理”这一合作方式的具体实践。

华北地区五省市地缘相近,人缘相亲,近年来人口流动往来密切,产业协同步伐加快,不动产登记业务“跨省通办”需求越来越迫切,是民之所望。但各省市业务办理系统不同,打通办事路径不容易,一系列难点堵点得全面梳理,一一破解。比如,可以依托互联网为各省市所有大厅的指定业务人员开通受理账户,并对五省受理人员进行统一业务培训,保证跨省通办受理人员熟知各省业务。

技术路径畅通无阻,也就为构建跨省通办服务模式铺平了路。华北地区构建以“‘互联网+不动产登记’为主、线下帮办为辅”的一体化服务模式。通过“收受分离”,打破事项办理的属地化管理限制,对“跨省通办”事项采用异地帮办或异地代收方式,使申请人在异地申请,再由属地不动产登记机构进行线上审核,申请人线上向属地缴纳相关税费、领取电子证照,纸质证书也可以通过寄递方式送达。

不止“换证登记”和“夫妻间房屋转移登记”两项业务能够“跨省通办”,协议里明确的新建商品房转移登记、个人间存量房转移登记、抵押权首次登记、抵押权注销登记等5大类、16项高频业务事项均可办理。王修庆说:“小切口打开的是大格局,这一改革不仅解决了‘人在京房在外省’办事人的登记要求,也满足了‘房在京人不在京’这一类人群的办事需求,是优化营商环境中一项不容忽视的重大举措,后续还将更新清单,逐步覆盖国有土地上全部房屋登记网办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