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鸨第8年来副中心越冬。郭建华/摄
本报讯(记者 冯维静)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鸨又来副中心过冬了。近日,在台湖镇水南村一片收割后的玉米地里,发现一只大鸨归来越冬,这已经是大鸨第8年来副中心越冬。
爱鸟人士武政在台湖镇水南村观测候鸟时,惊喜地发现了一位“常客”。“是大鸨!又回来啦!”武政拉近镜头,连忙按下快门,记录下珍贵的影像:灰色的脖子细长,棕黑相间的花纹铺满背部,灰底的翅膀上带着白色斑点,仿佛镶了一圈珍珠,又黑又圆的眼睛正机警地环顾四周。
记者从副中心爱鸟会了解到,通州区首次发现大鸨在此过冬是在2017年2月,“当时发现了一只,它应该是2016年年底降落的。此后每一年都能观测到。”爱鸟会负责人羿健说,大鸨基本每年10月底、11月初降落,直到来年的3月左右飞走。虽然数量不一样,但是有一只雄鸟是固定的。
羿健说,这两年,大鸨在通州过冬的消息在观鸟爱好者中传开,为了让“国宝”安稳过冬,爱鸟会志愿者在栖息地旁劝导观鸟爱好者文明观鸟,并在周边树木上张贴文明观鸟的提醒,他们还画了一张图,详细标注了大鸨的活动范围和观鸟者的拍摄区域。
野生动物专家表示,大鸨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鹤形目鸨科大鸨属大型地栖鸟类,常出现于河流、湖泊沿岸和邻近的干湿草地。大鸨,尤其是雄鸟数量稀少,在世界范围内的种群数量普遍处于下降趋势。大鸨平时以草籽和谷物为食,栖息地便会选择在庄稼地和开阔的草原上。它们还是一种非常喜欢安静的鸟类,只要察觉到有人类靠近就会立刻飞走。所以观鸟爱好者在拍摄时一定要保持距离,不要有投喂、惊吓等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