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版:新闻总第804期 >2023-11-21编印

明年预计再增76家 到2025年达到500家左右
生态农场唤醒田野生机
刊发日期:2023-11-21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讯(记者 王可心)近日,北京市生态农业技术培训交流会在昌平区小汤山召开。记者获悉,今年本市计划培育建设生态农场50家,实际上有76家农业园区通过了专家组综合评价,将于近期公示。根据规划,到2025年全市生态农场数量将达到500家左右。

什么是生态农场?记者随专家来到昌平银黄农业园一探究竟。温暖湿润的日光温室里,青翠欲滴的番茄藤攀在吊线上,藤上隐约可见青涩的果实。“这里种植的是适合生吃的口感番茄,采摘和社区团购等渠道都供不应求。生态农场成了我们的‘金招牌’。”银黄农业园负责人秦爱腾说,园区里很多细节都体现了生态理念,非常受消费者认可。

秦爱腾示意大家低头看,只见成排的番茄藤被整齐地种植在长条形的槽中,垄间铺着白色的膜布。秦爱腾介绍,膜布下是半土壤半基质的新栽培模式,兼具基质栽培保水保肥的优点与地栽的低成本,更加整洁的地面也更方便市民采摘。棚内嗡嗡飞舞的“采花使者”熊蜂替代了人工授粉,可以有效改善果型、提高产量、减少病虫害。

棚外也有不少生态设施。比如空地上建立生态岛,种植小麦、中草药、香料等多种作物,给野生动物提供食物与繁衍场所。园区内随处可见挂着“昆虫酒店”名牌的小房子,塞满木块、麦秆、锯末、砖头等,为各种昆虫提供不同类型的“房间”,供它们繁衍、栖息、越冬。此外,还有纳米膜堆肥发酵设备,让拉秧的废枝变成肥料直接还田;集雨设施则让农园变成了“海绵”,实现降水收集再利用。

为何要大力支持农业园建设生态农场?北京市农业农村局生态建设处负责人夏胜银说,生态农场是一种保护环境、发展农业的新模式,开展生态农场建设将有力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有效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助推乡村生态振兴和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全面引领本市绿色农业发展。

北京市生态农场规范建设始于2022年,当年培育建设了39家市级生态农场,超出计划目标29家。这39家生态农场广泛分布在13个涉农区的31个乡镇中,取得了显著的带动作用。已获评的市级生态农场普遍规模适度,生产类型包括种植、畜牧水产养殖及种养结合,包含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多种经营类型,探索兼顾经济效益与生态多样性保护的新模式。

“今年全市共有82家农业园区申报市级生态农场,其中76家已通过逐级推荐申报、形式审查、材料初评、现场复核、综合评议等程序,将于近期公示。”北京市生态农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表示,“目前全市已成功申报7家国家级生态农场,今年国家级生态农场建设指标8个,全市评价推荐12个,目前正在评审中。”

生态农场唤醒田野生机。在推进生态农场进一步发展的规划中,北京市将探索构建一套生态农业发展扶持政策,把生态农场建设作为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和农业“三品一标”的重要抓手。此外,对国家级、市级生态农场,研究制定支持政策、支持途径、支持方式,并与创新团队加强对接,将生态农场建设作为农业低碳循环发展的切入点和科研合作、成果推广的平台。“在此基础上,还要扶持打造北京生态农业品牌,遴选一批典型案例,加强宣传,将生态农场作为展示首都农业绿色发展成效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