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版:新闻总第795期 >2023-11-08编印

北京胸科医院新建医疗综合楼
门诊空间有望翻番 预计2025年竣工
刊发日期:2023-11-08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2-3.jpg

北京胸科医院新建医疗综合楼地上钢结构进度已过半。记者 党维婷/摄

本报记者 赵鹏 实习记者 池阳

作为通州医疗领域的一棵“大树”,北京胸科医院已深植这片土地近70年。随着副中心蓬勃发展,为满足群众的就医需求,该院启动改造,新建医疗综合楼。投用后,其门诊空间有望增加一倍,预期日门急诊量可达到1000至1500人次。

记者日前从北京城建集团北京胸科医院改建项目部获悉,新建医疗综合楼已完成地下结构施工,地上钢结构进度过半。预计该项目将于2025年中期竣工。

医疗综合楼预计2025年竣工

北京胸科医院院内,一座包裹着绿色护栏网的钢结构骨架向着天空生长。两台起重机吊装钢筋缓缓抵达钢梁顶部,工人熟练拼接。在它东侧,灰白坡顶的医院安静祥和。两者看似独立,实则浑然一体,这座在建大楼正是胸科医院未来的医疗综合楼。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地处副中心的北关大街9号,位于长安街东延长线。此次改建后,将新建一栋医疗综合楼,工程总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36865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13135平方米,预计将建成地上8层、地下2层,集门急诊、医技、手术、住院用房于一体的综合性建筑。

“根据施工计划,大楼的一二层将作为门诊,3层为手术室,4至8层用作病房,地下1层为影像科,地下2层为车库。建成后,共计可提供500张床位,容纳洁净手术室16间,净化区域达3200平方米。”北京城建集团北京胸科医院改建项目负责人王伟介绍。

医疗综合楼位于院区西侧,主体呈C字形,未来门诊患者将从综合楼东侧入口进入,急诊患者则经由南侧通道就诊,从人流设计上实现患者的分流。走进现场,新一片楼体框架逐渐成型。顺着台阶向上看,建设者们在抓紧吊装新的钢梁。

“目前项目地下结构已经全部施工完成并通过验收,地上钢结构三节柱安装完成,第四节柱安装15%,7层钢梁吊装完成,楼承板4层安装完成,3层楼板混凝土浇筑完成。计划在年底完成地上主体结构封顶、地下二次结构施工和地下室机电主管线的安装。”王伟说,项目预计2024年进行外幕墙和室内装修施工,将于2025年中期竣工。

新楼不失历史感留住城市记忆

北京胸科医院于1955年建院,至今已有近70年的历史。院中高大的杨树记录着医院的过往。从新楼的三层向外看,院区全景一览无余,灰白相间的医院外形,不仅是时代留下的印记,也是周围居民与医务工作者习惯熟识的风景。为了保留这份记忆和传承,新楼的外观风格将与之前保持一致。“预计在外幕墙施工中使用陶板、铝板、仿石涂料、保温一体板等多种材料,保留医院原本的外观风格,在融入新建设的同时不失去原有的历史感。”王伟介绍。

医疗综合楼在建设的同时,医院仍在正常接诊患者,院方和项目施工团队合力做到医疗、施工互不影响。

首先进行了物理区隔,进出医院的人员、车辆不会经过施工现场,反之亦然。同时加高面向医院一侧的围挡高度,隔绝噪音和电焊火花。施工团队还采取了智能调配策略,通过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模拟场地,将施工图纸可视化,在实际施工阶段动态调整场地布置,把对院区的影响降至最小。

肿瘤门诊接诊能力将大大提升

北京胸科医院党委书记潘军华介绍,医院曾经的主要任务是开展呼吸道传染病、胸部肿瘤等胸部疾病治疗。“如今,伴随着社会发展,患者需求的改变,医院也在向前迈进。医疗综合楼工程是医院在副中心建设过程中为患者提供更好就医环境的努力,也是为医院未来高质量发展做准备。”

建设完成后的医疗综合楼将让医院在现有门诊空间基础上足足增加一倍,胸科专业门急诊诊室将增加16间,肿瘤科门诊的接诊患者的能力预计提升2至3倍,配合上加装的智慧化分诊系统,有望达到现有门诊效率的3倍,预期日门急诊量可达到1000至1500人次。

未来综合楼的16间洁净手术室中将设有复合手术室2间、正负压转换手术室1间,可以满足胸部肿瘤、呼吸、心外、骨科等各专业手术需求,进一步提高医疗资源质量。

与此同时,医院还将优化学科配置,在保持原有胸外科、肿瘤内科、微创中心等优势学科基础上,将心内科、CCU、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消化内科等新增学科也迁入综合楼,形成“强专科,精综合”的高质量发展模式。

不仅如此,医院还在建设中预设了一套包含门急诊、病房、手术室和监护室的平疫转换系统,通过正负压手术室等技术手段,可以在需要时抑制传染病在医院中的影响,保障就诊患者和医务工作者的健康。

更大的医院空间也将提升医院的科研能力,综合楼中还将设置独立的研究型病房30床,用以开展科研与转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