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总第777期 >2023-10-13编印

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
城市副中心构建主流媒体新样态
刊发日期:2023-10-13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记者 刘薇

在今年举行的北京城市副中心马拉松赛事报道中,通州区融媒体中心在开赛仅半小时即推出航拍短视频。截至活动当晚,共推出相关短视频产品14条,点击量超260万,在抖音同城榜排行中位列第一。

今年以来,通州区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坚持移动优先,打造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架构,构建装备齐全、技术先进、开放融合的媒体矩阵,通过不断创新内容生产方式方法,全力构建城市副中心主流媒体新样态。

凝聚合力 做好顶层设计

奔跑在媒体融合发展道路上的通州区融媒体中心,不止一次在重大新闻报道中为受众提供更快捷、更鲜活、更接地气的报道。

2020年起,区融媒体中心开始构建城市副中心特色传播矩阵。与北京日报社、北京广播电视台深度合作,成立联合编辑部,每周召开编委会,实现市、区两级媒体新闻资源共享、采编力量共用、发布平台共通。其中,报纸方面,与北京日报社深度合作,将《通州时讯》升级为《北京城市副中心报》,2022年度总发行量893.75万份,2023年度总发行量922.5806万份;电视方面,与北京广播电视台深度合作,将通州电视台《通州新闻》升级为《副中心新闻》,在北京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共同开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新闻》专栏,栏目开办至今,共播出城市副中心新闻近4000条;广播方面,与北京广播电视台共同开设“北京城市广播副中心之声”“京津冀之声”两个广播频率,相继开办了《副中心发展建设及时报》《副中心会客厅》《瓣瓣同心》等专栏节目。

创新驱动 激发媒体融合内生动力

除了做大做强传统媒体,新媒体的主要平台——“北京通州发布”也是硕果累累。从2016年11月正式上线运营,通州发布新媒体矩阵目前共有粉丝238.8万,已成为城市副中心最权威的官方新媒体发布平台。多年来,公众号的总阅读量、头条阅读量等核心数据,持续在北京17区政务新媒体中名列前茅。

同时,短视频和直播领域通过不断创新,正形成多点开花的良好局面。从2022年开始,便大幅增加原创短视频产品投放量,策划拍摄了运河岸边的家乡味、品质生活惠购通州、魅力副中心带您来打卡等系列短视频产品。2023年截至目前短视频共发布5168条次,总播放量1亿,与去年同期相比,短视频制作发布数量增长超50%。而直播方面,通过不断优化策划、导播、技术及多部门协同能力,结合重要时段、重点主题创新实践,已基本实现直播常态化。2023年截至目前共直播74场,自主策划直播同比增长2.75倍。

扎根基层,引导群众,服务群众,区融媒体中心电视新闻采访部围绕“探访”“体验”“互动”特色,重点打造“副中心探探团”短视频制作品牌,《带薪逛街探访乐堤港开业》《运河有戏》《马驹桥好邻居》等短视频一经推出便收获大量粉丝喜爱,实现了一“出道”便“出圈”。播音主持部策划推出了“城市副中心主播说”“七年蝶变 城市副中心的幸福生活——527特别报道”等多个短视频系列,足迹遍布京津冀、内蒙古多地,“副中心故事”深入基层、深入群众。

技术赋能 远扬媒体融合前行之帆

提升先进技术应用能力是让媒体融合产品更“有名”的重要要素之一。为此,区融媒体中心加强5G、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公益直播推广活动中,首次采用北京冬奥赛事直播中的5G云转播技术,通过直播实践探索“5G+品牌直播+云导播”路径,大幅提升了直播效率。

区融媒体中心还有AI虚拟主播“融小超”。这款人工智能产品利用语音合成、人脸建模、唇型预测等多项人工智能技术,具备识稿、备稿、有节奏的发声及拟人形象功能,具有可以媲美真人的语音合成效果。今后,在城市副中心的电视、新媒体平台以及活动现场等,市民群众都将会看到“融小超”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