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版:新闻总第757期 >2023-09-11编印

北京布局20个未来产业
2035年将成为全球未来产业发展引领者
刊发日期:2023-09-11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记者 曹政

近日,本市发布《北京市促进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根据方案,本市锚定六大领域,布局20个未来产业,同时将实施八大行动,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先机,将北京打造成为世界领先的未来产业策源高地。

按照计划,到2030年,本市将形成一批颠覆性技术和重大原创成果,培育一批行业领军企业、独角兽企业,培养引进一批战略科学家、产业领军人才、产业经理人和卓越工程师;到2035年,集聚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的创新主体,成为全球未来产业发展的引领者。

探索6G布局典型应用场景

未来产业是由原创新技术、交叉融合技术推动,能够创造新需求和新场景,对经济社会具有支撑引领作用,当前处于萌芽或产业化初期,具备在未来5到15年成长为千亿规模潜力的产业。

“北京发展未来产业优势明显。”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全球未来产业发展指数报告显示,未来产业20强城市榜单中,中国紧跟美国位居全球第二,北京上榜企业全国第一。《方案》立足北京科技产业资源优势,以前沿技术能力供给引领新场景、创造新需求,系统构建全链条未来产业生态。

医药健康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是支撑北京产业发展的“双发动机”。在此基础上,《方案》锁定的未来产业中有近半数都是来自信息和健康领域。面向未来信息通信和先进计算需求,本市将在海淀、朝阳、石景山、通州、经开区等区域,重点发展通用人工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6G)、元宇宙、量子信息、光电子等细分产业。

其中,对于备受关注的6G,本市将开展6G网络架构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网络与应用融合试验平台,前瞻探索布局典型应用场景。元宇宙产业方面,将聚焦突破高性能算力芯片、虚拟现实操作系统等前沿底层技术,推进元宇宙关键技术在智慧城市、影视娱乐、数字创意等领域的创新应用。

面向未来生命健康和医疗需求,本市将在海淀、石景山、通州、昌平、大兴、平谷、密云、经开区等区域,重点发展基因技术、细胞治疗与再生医学、脑科学与脑机接口、合成生物等细分产业。其中,在市民关心的基因技术方面,将支持先进基因诊疗技术和药品在患病风险筛查、预防以及靶向治疗等领域开展临床试验和应用推广。

突破火箭垂直回收等关键技术

“制定这份方案,是为了抢抓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机遇,促进未来产业创新发展,推动北京教育、科技、人才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更好服务新时代首都高质量发展。”相关负责人说,培育未来产业,需要围绕科技进步驱动下产生的新的未来社会图景精准发力。

传统产业也将向“未来”转型。《方案》明确,在未来制造领域,将面向未来制造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和融合化需求,重点发展类人机器人、智慧出行等细分产业。其中,类人机器人产业重点支持机器人技术与多模态大模型融合发展,推动机器人从“仿人”向“类人”演进;改变市民出行方式的智慧出行产业,聚焦新能源飞行汽车载运工具及无人化驾驶技术,支持智能网联汽车、通用航空及无人驾驶航空器等产业技术融合。

未来能源领域围绕新型能源系统建设需求,将重点发展氢能、新型储能、碳捕集封存利用等细分产业。未来材料领域重点发展石墨烯材料、超导材料、新一代生物医用材料等细分产业。未来空间领域重点发展商业航天、卫星网络等细分产业。

其中,商业航天产业将加快开展捆绑式中大型商业火箭、3D打印火箭、大推力可重复使用全流量补燃循环发动机、商业载荷返回舱等研发生产,突破火箭垂直回收、载人亚轨道旅行、空间碎片清理等关键技术和产业化应用。

八大行动构建创新发展生态

当前很多未来产业还处在起步阶段,但是潜力无限。如何让这些产业在北京更好成长?相关负责人说,本市将系统构建技术产品化、产品产业化、产业规模化的全链条未来产业培育生态。

《方案》明确,将实施原创成果突破行动、中试孵化加速行动、产业梯度共进行动、创新伙伴协同行动、应用场景建设行动、科技金融赋能行动、创新人才聚集行动、国际交流合作行动这八大行动,构建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生态。

其中,“原创成果突破行动”备受期待。本市将依托在京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牵头或参与国家级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形成前沿性、交叉性、颠覆性技术原创成果,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另一方面,也将聚焦北京优势领域,构建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命科学等领域的科学高地,全力推进材料、零部件、高端芯片等研发攻坚,实现未来产业软硬件自主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