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总第745期 >2023-08-24编印

运河商务区注册企业21822家 注册资金达4825亿元
“绿色定位”吸引“绿色产业”加速集聚
刊发日期:2023-08-24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记者 刘薇

1-2.jpg

屋顶加装光伏发电设备,财富中心综合智慧能源项目助力副中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记者 常鸣/摄

1-1.jpg

燃灯塔与运河商务区古今辉映。记者 唐建/摄

1-3.jpg

西海子公园水绿相依。记者 唐建/摄

“水韵林海、千年绿城”。坐落在五河交汇处的运河商务区,是城市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也是ESG“绿色产业”的集聚区。这里林水相依,以“绿色产业”的定位吸引着高端要素加速集聚。截至目前,运河商务区共有注册企业21822家,注册资金达4825亿元。

城市副中心坚持规划引领,突出绿色发展基调,加快推进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探索出了一条以绿色为鲜明特征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绿色金融落地安家

600年前,运河商务区所在的五河交汇处曾是京城东部著名的码头,如今,以近50万平方米的五河交汇区为核心形成的运河商务区重点承接和发展总部经济、财富管理、绿色金融、金融科技等重点产业,以无污染、占地小、产值高为特点的金融产业再次勃兴。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北京银行的财富管理总部等相继落户,运河畔的金融城渐渐崛起。

“绿色金融”是运河商务区最具特色的金融板块。所谓“绿色金融”,是通过投融资、金融产品创新等方式为环境保护提供支持,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在金融领域的具体体现。北京绿色交易所(绿交所)、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绿金院);中美绿色基金、中欧绿色与创新产业协会;三峡新能源公司、国投信开水环境投资公司等一批以绿色、双碳为特色的绿色相关产业主体已经在运河商务区集聚。特别是从中心城区疏解、落户于运河商务区的北京绿色交易所已正式升级为面向全球的国家级绿色交易所。

绿色景观焕然一新

近年来,随着水环境治理力度的加强,运河商务区五河交汇水域还清,生态改善为高质量发展积累了雄厚的“绿色资本”,一座“绿色新城”正在这里拔地而起。

从通州希尔顿酒店高层向东北方远眺,蓝绿交织的风景尽收眼底。西海子公园清澈的湖水倒映着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不少人正在环湖步道上悠闲漫步。经过为期两年的闭园改造,西海子公园由11公顷扩大至23公顷,成为嵌入运河商务区的一颗明珠。改建后的西海子公园,西海子湖、葫芦湖一分为二,揽月亭、牡丹台、西海阁、云曲桥等建筑京味十足,水、石、花、木情趣盎然,与远处的燃灯塔遥相呼应,韵味满满。

西海子公园不远处,作为城市副中心网红打卡地之一,千荷泻露桥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来自本市城区甚至不少外地游客纷纷来到这里来观赏风景、运动健身,感受大运河之美。无论是从桥上欣赏运河风景,还是站在运河两侧木栈道上欣赏运河沿岸风光都是不错的选择。

绿色建筑拔地而起

运河商务区建设之初,就已将“绿色”“人文”“智慧”的未来基因植入发展血液。十多年来,运河商务区始终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截至目前,运河商务区开发项目都按照绿色建筑要求设计,部分项目具备LEED金级认证,并达到绿建三星标准。

作为运河商务区的“元老”,新光大中心以绿建三星标准建造,已获得LEED金级认证。环境方面,项目响应海绵城市建设,采取雨水收集渗透技术,实现回收超90%雨水,减少80%固体悬浮物,降低城市内涝风险;建筑选材方面,选用低VOC建筑材料,绿色施工,确保室内环保健康;玻璃幕墙选用高透射玻璃,配合室内精装选材和色彩,有效利用自然采光,提高舒适性,节电低碳环保,全方位打造绿色建筑及Wellbeing绿色运营体系。

超高的LEED渗透率,让运河商务区成为全国“绿化”程度较高的商务区之一。这些成绩的背后,离不开各楼宇项目对绿色发展理念的践行。

绿色能源深度融合

目前,位于运河商务区北京国际财富中心的国华投资综合智慧能源项目一期已经完成建设。后续二、三期还将继续建设虚拟电厂、全钒液流电站、零碳绿色生态园等,加快推动城市副中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该项目是国家能源集团在北京建设的首个综合智慧能源项目。项目全部投运后,每年预计可生产“绿电”约3500万度,相当于节约标煤1.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48万吨,并可根据园区能源碳足迹,实时计算碳排放、碳减排情况,设定、优化碳中和路径,打造城市副中心零碳清洁能源利用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