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总第733期 >2023-08-08编印

平谷陆港携手天津港打造京津冀货运支点
刊发日期:2023-08-08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记者 曲经纬

位于马坊镇的平谷国际陆港,距离城市副中心不足60公里,与廊坊燕郊接壤。作为京津冀货运交通网上的重要支点,平谷国际陆港与天津港联动开通海铁联运班列,一年多来,面粉、食用油、调味料等生活物资从天津港源源不断运抵北京,在平谷国际陆港集散后,分发至北京核心区、城市副中心乃至廊坊北三县,倚仗货运铁路把京津冀三地紧紧联系在一起。

天津港海关功能有望内移

“这里是铁路平谷马坊站中场区,北京对外开放的窗口。”顺着负责人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多辆停放的红色货运列车车厢,以及通过列车输送来的全新汽车。铁轨旁,矗立着3座7层楼高的罐体,通过顶部天桥相连,横跨在3条铁路上方,用来收装水泥。这里也是天津港-平谷马坊站海铁联运班列停靠的点位,截至目前,海铁联运班列共开行5列296标准箱。

“海铁联运班列开行,标志着京平综合物流枢纽(平谷国际陆港)成为天津港在北京区域的内陆物流枢纽,促进天津港港口功能向北京地区扩大和延伸。”北京京平综合物流枢纽公司董事长赵亮说。

“北场区建成后,将引入铁路海关的职能。”赵亮介绍,近期将努力实现天津港进京货物到达交付功能平移至平谷陆港,天津港携手平谷陆港一体化联动发展。远期,还将实现北京及周边地区通过天津港下海出口货物到京平综合物流枢纽集结,直接在平谷海关报关查验后,通过铁路班列运至天津港直接装船发运,使陆港、海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做到“两港如一港”“两关如一关”。

围绕“H”形铁路布局“三站六场”

视线从中场区转向全局。在现有的京哈铁路和规划中的铁路货运东环线之间通过平谷地方铁路连接,远期形成“H”形的铁路总体格局,向南向西可连接上海、日韩、东南亚、中亚。围绕“H”形铁路,京平综合物流枢纽布局了“三站六场”,包括北京的“两站五场”和廊坊三河的“一站一场”。

其中,三河市三平站主要运输支持北京核心区、城市副中心以及北三县建设的砂石、钢材、瓷砖等材料。而北京市内建成包括平谷站、马坊站在内的“两站五场”,北京已于2020年启动了“一站三场”的建设。“中场区在原有铁路场站基础上改造而来,今年还将启动新建南北场区,公铁运能规模将达到1500万吨,预计可减少20万辆重柴货车上路行驶。”赵亮说。

三个场区各有定位,中场区提质升级,是以商品车运输、汽车后市场为主的功能区,将建设汽车后市场数智化供应链基地,形成汽车后市场新业态。新建北场区,主要以农副产品、城市配送、铁路口岸服务、冷链物流为主,将建农副产品绿色智慧供应链基地、都市新零售智慧供应链基地和医疗健康产业基地。新建南场区是矿建材料、内贸集装箱的货物堆场,将建设全国绿色矿建材料产业链基地。

“2023年,将在马坊站的基础上,启动三河市三平站和两个场区建设,实现与京平物流枢纽马坊站的联动发展。”赵亮说,预计到2025年,“两站五场”建成后,公铁联运达2700万吨,减少40万辆次货车上路行驶;随着货运外环线的建成,将形成“H”形铁路网络,规模达到4000万吨,约占全市的六分之一。

将建占北京规模一半的高标准物流仓储设施

疫情期间,作为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京平综合物流枢纽依靠现有仓储设施,完成了马坊进京蔬果和生产生活物资的中转保供任务,各类蔬菜日储备量330吨,日均投放净菜量150吨、干调及冷冻品200余吨。

基于保供实战经验,京平综合物流枢纽继续强化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肉案子“四子功能”。“未来将建成560万平方米高标准物流仓储设施,包含70万平方米的冷库设施,建立城市常态物资供应体系和应急物资保供体系。”赵亮表示,京平综合物流枢纽建成之后,高标准库房将占北京的50%以上。

“降本增效”是吸引依赖物流企业聚集和高质量发展的一把“钥匙”,这一目标也被注入京平综合物流枢纽建设中。

赵亮介绍,北场和南场将推动建设一批2至4层高标库,提高土地和仓储空间利用率。此外,以“共享”的方式“降本”,开发共同配送、公共仓储、共建共享、统仓统配等模式,促进人员、运力等各类资源共享使用。预计可降低物流货损货差10%、配送成本30%、管理成本10%等,实现总物流成本降低6%左右,提升周转效率、装卸效率及运输效率。

“我们正研究什么货物更适合公铁联运,通过‘公铁联运’‘降本’,服务首都现代化、绿色物流体系建设。”赵亮说。

着眼运输结构调整和国家“双碳”战略,京平综合物流枢纽以“公转铁”运力由每年58万吨提升至200万吨为长远目标,计划每年降碳1.2万吨,预计到2035年,仅承载铁路运能将达到1500万吨,相当于减少60万辆次重柴货车上路行驶,每年可降碳9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