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版:新闻总第731期 >2023-08-04编印

打造种业市场“风向标”
第三十届中国北京种业大会9月副中心举办
刊发日期:2023-08-04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记者 田兆玉

2023年9月11日—14日,第三十届中国北京种业大会将在北京通州国际种业科技园区举办。本次大会拟以“一粒种子 改变世界 种业振兴 北京先行”为主题,将聚焦农作物、畜禽、水产、林果、微生物种业,突出国际性、引领性、务实性,大会广泛邀请各界领导嘉宾,为北京“种业之都”建设建言献策,打造种业市场“风向标”。

活动主办地点北京通州国际种业科技园区成立于2011年7月,是首个纳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农业科技园区。多年来,城市副中心以园区建设为抓手,汇聚要素,搭建平台,探索业态,打造种业“高精尖”,持续擦亮副中心种业发展“金名片”。

打造种业“高精尖”

当前,我国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已进入第三个年头。三年打基础,五年见成效。三年来,北京政策高度密集指向并部署指导通州行动,整体发力,上下衔接,为城市副中心种业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增效升级。

城市副中心努力把种业科技园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创新优势转化为产出优势,政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围绕“国家战略物种种源安全先行区、国际生物育种前沿技术创新中心、国际种业创新成果汇聚转化中心、国家现代种业产业集群发展示范区”(即“两区两中心”)建设种业园区。

围绕“两区两中心”的战略定位,通州区委区政府进一步发挥优势、汇聚资源,制定《关于鼓励现代种业发展十条措施》,针对企业集聚发展、高端人才引进、新品种培育推广、成果转化交易等方面,形成了全面支持副中心种业发展的“种十条”。通州区政策保障到位,这既是副中心的力度,也是副中心的诚意。

2022年2月,先正达集团中国全资子公司正式落户北京通州国际种业科技园区,这是园区新办公大楼启用后,引来的第一只“金凤凰”。公司相关负责人曾表示,公司将依托园区,汇集国内最顶尖的种业科研力量,打造国家战略物种种源安全保障“主力军”。

不久前,2023年中关村论坛“前沿科技与未来产业”展开幕,北京城市副中心种业园区亮相绿色双碳板块。国内首个集“作物加代、基因型检测、表现型采集”于一体的农作物育种加速器技术服务体系“高通量分子实验室”亮相展厅,该实验室是由北京通州国际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各大科研院所在北京通州国际种业科技园区建立。

擦亮副中心发展金名片

位于城市副中心南部的于家务乡,现有耕地面积3.5万亩,永久基本农田2.8万亩,人均耕地面积全区第一。“北京是典型的‘大城市小农业’,土地少而精贵,市区难以满足科研需求。”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研究员许勇回忆,十年前,于家务乡提供300余亩试验基地和一系列科研配套设施,蔬菜所先后投入近8000万元,在这里建立了蔬菜良种培育基地。如今,该基地已是集品种技术研发、试验、展示示范为一体的多功能种业基地。

枝繁巢暖引凤来。北京通州国际种业科技园区总面积5万亩,规划建筑面积21.6万平方米,一期已完成建设8.2万平方米,拥有3万亩育种基地、千亩新品种展示基地,已集聚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等4家高校院所,以及先正达集团、法国利马格兰、北京京研益农等60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努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农业中关村”,为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作出“北京贡献”。

多项“卡脖子”技术取得突破。先后育成京科系列玉米新品种100余个,累计推广超过3亿亩,其中京科968超过1亿亩,京农科728超过2000万亩。系列蔬菜新品种年推广1000万亩以上,为国家蔬菜种业发展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其中京秋3号在秋白菜品种中保持领先地位,京春娃、京葫36实现了国内对春白菜、温室西葫芦品种的突破,京欣、华欣、京美系列品种支撑了北方保护地西瓜2次品种更新。运用航天搭载和分子技术选育出系列专用大豆、鲜食番茄和高产优质辣椒品种100余个。在国际上首次创建了中国二系杂交小麦育种技术体系,发现和利用了一批光敏型BS系列小麦不育系,育成一批杂交小麦新品种。

起步于设施农业,立足于种业发展。十余年来,于家务乡农业创新发展氛围浓厚,空间、人才等要素集聚,学术交流活跃,发展业态迭出,持续擦亮副中心种业发展“金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