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版:新闻总第680期 >2023-05-24编印

市政协议政会研究三条文化带保护与发展
以文旅融合促进大运河文化带非遗可持续发展
刊发日期:2023-05-24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讯(记者 关一文)昨天上午,市政协举办以“加强三条文化带保护与发展 守护好千年古都历史文脉”为主题的议政会。致公党北京市委在会上提出了“创建长效保护机制,强化文旅融合,推动北京大运河文化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北京市政协常委、致公党党员,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杨利慧介绍,北京大运河文化带不仅拥有大量物质文化遗产,也拥有十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流域内共有花丝镶嵌制作技艺等国家级非遗项目89项,通州运河船工号子等市级非遗项目220项。近年来,北京市及沿河各区已成功举办系列活动,有效提高了运河非遗的可见度和存续力。

然而,课题组在调研中发现,大运河文化带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包括整体统筹和协作不足,沿线各区对运河遗产认识不一,协作交流不够深入。此外,与运河相关的一些非遗,例如“大运河的传说”,在当代社会中讲述场合日益减少,面临传承危机。课题组还发现,现有的各类线路规划和文化活动中,非遗融入旅游的程度明显不足,其丰富性也远未得到充分展示。并且传承人适应旅游消费市场的能力有待增强,整体创意水平有待提升。

为此,致公党北京市委提出建议,“要实现大运河文化带非遗的可持续发展,应以文旅融合为抓手,创建长效保护机制,促进非遗以多样化方式重新融入当代日常生活。”杨利慧表示,首先,应充分用好“北京国际非遗周”平台,强化大运河文化带的整体统筹建设。据悉,“北京国际非遗周”今年即将落地,希望以此为契机和平台,进一步强化流域内七区之间的交流协作,推动首都大运河文化带整体建设。

杨利慧建议,应创设“北京大运河非遗之路”主题旅游线路。“在非遗旅游线路的开发方面国际上已有成功范例,例如德国以格林童话为主题,规划了一条约600公里长的‘童话之路’,如今已成为世界网红打卡线路。”杨利慧说,北京可借鉴相关国际经验,将大运河文化带所涉及的、特别是沿线具有较浓郁运河特色的非遗项目与周边场馆景区结合起来,将非遗活态展示有机融入当代公共文化空间,用非遗讲好北京运河故事。例如,城市副中心的燃灯塔周边景点及其“北运河非遗传习所”可作为线路上的重要站点,运河船工号子、燃灯塔的传说、通草花制作技艺等非遗项目,都可按照一定主题和顺序,由传承人和非遗社区在这里展演。国内外游客可根据发布的线路图示来到这里,在品览运河风光和物质遗产魅力的同时,也领略到运河非遗和当地社区的独特风采,从而达到让非遗重新融入当代社会、实现非遗的长效和系统性保护的目的。非遗之路的规划具有开放性,近可将有意愿的市属相关非遗社区陆续纳入,远则可在未来对接冀、津两地和全国其他省市的运河非遗游线,从而促进北京运河文化的文旅高品质融合发展、京津冀一体化建设以及中国大运河遗产的整体性保护。

杨利慧建议,建设“北京大运河非遗传承人口述史影像数据库”,对一些面临断代危机的运河非遗项目及其传承人进行抢救性影像记录,为首都以及人类运河遗产的研究和保护提供重要的数字化档案。实施北京大运河文化带非遗传承人专项研培计划,帮助传承人开阔眼界,加强创新能力,推进首都非遗在文旅深度融合中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