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版:新闻总第675期 >2023-05-17编印

水上诗词雅集吟诵运河诗意
刊发日期:2023-05-17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2-2.jpg

水上诗词雅集活动在大运河“通运号” 游船精彩上演。记者 唐建/摄

本报讯(记者 王倚剑)清风徐徐,诗情画意。日前,由通州区文化和旅游局、区委网信办、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的“北方春城 诗画运河”水上诗词雅集活动在大运河“通运号”游船精彩上演,并开展线上直播,市民在春日里感受城市副中心千年文脉的温度。

“河冰初解水如天,万里南来第一船。”元朝诗人贡奎的扮演者吟诵着诗句,笑呵呵地同观众讲述诗人进京的经历,其他诗人也纷纷讲起运河、通州古城的故事。“如今的通州城变化太大啦!当年我写《通州八景》时,哪有这样车水马龙的繁华盛景呀!”从清朝穿越到现代的“王维珍”感慨道。放眼望去,船外是充满现代感的高楼大厦,而船内环境古色古香,桌上摆放京剧脸谱、燃灯塔雕塑、绢人娃娃,古琴与诗朗诵在耳边声声应和,为观众带来古今穿越的奇妙体验。

诗词雅集除了在现场的“水上”观众,还有一批“云上”粉丝。活动通过官方平台、自媒体开展线上同步直播,观看量接近百万。“挺有文化氛围”“原来通州的诗有这么多,学到了”,直播观众纷纷在弹幕中发送喜爱的诗句,仿佛一场线上诗词“联欢会”。

据统计,仅在元、明、清三朝的志书典籍中,记载的宋朝以来关于通州的诗词就有300余首。此外,主办方也收到了来自北京诗社、中仓文学社、通州诗社、大厂回族自治县诗词学会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创作的诗词作品160多首。

“历史上的运河沟通南北,精神上体现在诗词、文学、戏曲等方面,证明它是一条综合性文化廊道。元、明、清时期京城诗词的繁荣、京剧的诞生,无一不受到运河的滋养。此外,大运河还蕴藏着红色文化资源、漕运历史资源,是名副其实的文化宝库。”大运河文史专家任德永表示,运河文化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应从多个层次去理解、展示运河的魅力。

区文旅局副局长盖畅表示,水上诗词雅集是2023年城市副中心“5·19中国旅游日”主题系列宣传活动之一,本次活动通过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创新表演形式并结合新的传播方式,让古籍里的诗词“活过来”。区文旅局将延续文旅融合的思路,令历史文化与新潮旅游产品相结合,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推广,未来将开展更多文旅融合精品活动,让运河故事讲得好、传得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