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版:新闻总第636期 >2023-03-21编印

城市副中心地区生产总值连续两年突破千亿元
刊发日期:2023-03-21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记者 陈施君

地区生产总值连续两年突破千亿元、建安投资连续4年保持全市第一、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增速名列全市前茅、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1060家……2023年城市副中心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区委常委、副区长苏国斌用一组组详实的数据推介城市副中心的产业发展环境,向企业家们发出邀请。

2022年,城市副中心经济发展稳中求进,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253.4亿元,同比增长2.8%,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地区生产总值已连续两年突破千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连续3年突破千亿元。从建安投资看,2022年,建安投资同比增长17.1%,连续4年保持全市第一。金融业3项重要指标超过10%,实现增加值133亿元,同比增长10.8%,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区GDP比重达10.6%,金融业税收占全区比重11.3%。同时,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增速名列全市前茅。围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全区社会总消费水平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022年,环球主题公园带动文体娱乐业收入同比增长185.2%。个体工商户新设量增长超300%。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城市副中心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苏国斌介绍,城市副中心围绕行政办公、商务服务、文化旅游和科技创新的“3+1”主导功能,聚力打造数字经济、现代金融、先进制造、商务服务、文化旅游、现代种业六大产业集群,重点打造“四区三镇三园”十大重点产业功能区。目前,城市副中心正呈现高精尖产业集聚之势。2020年前,城市副中心只有3家上市公司,自2020年起每年以超3家速度增长。其中2022年有4家企业上市。目前,副中心挂牌上市企业累计3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60家。2022年,新增市级“专精特新”企业159家,增长127%;新增国家级“小巨人”企业16家,增长220%。

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城市副中心在惠企政策方面力度空前。苏国斌介绍,2022年,城市副中心共兑现支持资金4.16亿元,其中向75家非金融类重点企业和22家金融机构,分别发放扶持资金2.14亿元和2.02亿元。

苏国斌还向与会人员介绍了城市副中心的基础设施情况。副中心境内拥有“一环六横四纵”的轨道交通和“十一横九纵”的骨干路网,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是亚洲最大的地下综合交通枢纽,总建筑面积近300万平方米,相当于7个北京南站大小,紧密串联通州和首都核心区、两个国际机场及周边区域。从通州出发,15分钟可到达首都国际机场,20分钟可到达CBD,35分钟可到达大兴国际机场,1小时到达雄安新区。

从民生领域看,友谊医院、北大人民医院、东直门医院等知名医院全面运营,安贞医院、首儿所、市疾控中心等优质医疗卫生机构加快建设,区妇幼保健院晋级全市三级甲等行列。潞河医院、新华医院等通州全域600余家医疗机构,能够提供全方位的卫生健康服务和“绿色通道”的就医便利。

生态环境方面,副中心滨水生态特色突出,13条主要河流贯通全境,全市90%以上的地表水从通州流出,水网密度居全市第一。全区城市绿道已经达到375.5公里,其中滨水绿道总长度就达164.6公里。已经建成的城市绿心森林公园,面积相当于4个颐和园大小。目前,全区森林总面积45.42万亩,森林覆盖率33.43%,绿化覆盖率50.47%。新一轮百万亩造林完成13.55万亩,超过全市完成量的八分之一。成功摘取北京平原地区首个“国家森林城市”金字招牌。

同时,在绿色金融方面,城市副中心一马当先,相继被赋予“全球财富管理中心”“全球绿色金融和可持续金融中心”两大定位,成为全国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地区和林业碳汇试点城市。截至今年1月,绿交所碳配额和环境权益交易市场已涵盖1400家重点排放单位,累计成交9849万吨,成交额34.8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