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总第568期 >2022-12-19编印

地下连站 地上联城
城市副中心北部营造产城融合立体活力城
塑造西北枢纽门户 打造八大特色街坊
刊发日期:2022-12-19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1-1.jpg

温榆河沿岸已完成环境提升,形成了舒缓、自然的滨水空间。记者 常鸣/摄

本报记者 曲经纬

城市功能、交通门户、运河文化交汇之地,城市副中心大运河生态文明带北部起点区将现“通西科创新枢纽、运河水岸公园城”。记者日前从市规自委通州分局获悉,城市副中心0601、0402街区部分地块城市设计已完成国际方案征集,并在优胜方案基础上整合汇聚一体化实施智慧,确立了“新城区、新枢纽、新水岸”的城市设计思路。

城市副中心0601、0402街区地处副中心空间结构中“一带”的北部端点,是运河商务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两区”建设“窗口”,该地区也是市郊铁路与城市轨道三线换乘的交通枢纽地区,未来将成为示范市郊铁路、轨道交通与城市功能深度融合一体化建设“标杆”。

挖掘区域、交通、运河三大场地价值

据介绍,该项目于今年4月启动国际方案征集,共收到11个应征申请人28个法人实体申请文件,涉及7个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中国香港、英国、德国、法国、西班牙、澳大利亚。克服疫情影响,历经80天,“通西科创新枢纽、运河水岸公园城”方案优胜,并整合其他方案思路形成最终方案。

规划区总面积约180公顷,设计方案确定了“双核聚心、轴带塑形、坊院共生”的整体空间结构。“双核聚心”指以通州西站、通顺路站为两核,共同形成“站产城—自然—文化”融合创新的站城一体化核心,引领地区功能生长和公共空间体系构建。“轴带塑形”指打造创新集聚和文化彰显的特色轴带,构建产业文化轴带交织共生的空间。“坊院共生”指构建八大特色街坊,实现创新街区、运河水岸、生活社区等多元功能场景的复合共生。

市规自委通州分局实施科科长王茜介绍,该地区为城市副中心内难得的待开发资源集中地区,一级开发区域尚未启动建设,场地较空旷开阔。现状建筑以多层办公、工业仓储和住宅建筑为主,整体风貌有待提升。温榆河沿岸已完成环境提升,形成了舒缓、自然的滨水空间。0601、0402街区分布于京承铁路东西两侧,同时受到温榆河堤防复杂高程影响,对城市设计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实现“地下连站、地上联城”

0601、0402街区将成为具有城市副中心特色的新城区、新枢纽和新水岸。

根据方案,两街区将被打造为一个融汇多功能多场景的创新宜居宜业新城区,补充与高端产业、精英人才相匹配的生活、服务、消费等城市功能。加强生产、生活和服务功能在枢纽地区的混合布局,保障城市运行效率和居民生活品质,提升枢纽门户地区综合人口密度,统筹集聚就业岗位与居住人口,促进“轨道上的职住平衡”。增置灵活、混合的生产空间,承载创新型中小微企业培育和发展,提供与运河商务区其他板块差异化的商务、商业、居住产品。

由于北京城市轨道交通M101线、M102线和市郊铁路通密线三条交通线汇聚于此,该地将成为“通州西北枢纽门户”,以车站中心300米范围为基础,围绕“地下连站、地上联城”的理念,打造一个“优行人、融万象、会呼吸”的新枢纽。

市规自委通州分局副局长刘磊提出,规划设计充分考虑枢纽核与周边地区实施需求,以枢纽核心区为触媒,通过联通地上地下慢行网络带动区域立体复合开发,链接城市整体空间格局,打造“快达慢行”枢纽交通体系。通过立体慢行网络和绿色廊道“缝合”枢纽内外、铁路两侧和运河沿岸,呈现出消隐入园景之中的市郊铁路枢纽,营造产城融合立体活力站城。

具体来说,通州西站一体化地区,以轨道站点为原点,结合车站中庭,打造东西畅达的公共通廊,缝合市郊铁路两侧,使公共服务功能和自然景观渗入枢纽建筑空间,形成站城融合的宜人空间。通顺路站一体化地区,依托站点空间聚合作用,通过立体街区的打造和下沉广场串联,塑造河岸边的围合式庭院商业组团,培育24小时活力商业文化街区。

0601、0402街区南临五河交汇处和运河商务区启动区,因此将被塑造成彰显运河古今风韵的水岸生态文化长廊,联动温榆河与小中河水岸,构建“多廊交织、核心点缀、主题多样”的生态绿地系统。

具体来说,以温榆河、小中河滨水绿带为骨架,结合市郊铁路两侧防护绿地及主干道的林荫绿廊,构建贯通水岸、联动枢纽的多层次绿地廊道;以站前广场、下沉公园、邻里公园、口袋公园等多样化、多层次的公园广场点缀枢纽地区公共空间;建设临时文化与商业设施,丰富绿地复合化利用,形成文化展示、艺术展演、休闲体育、科技试验等功能主题公园,映照通州古景意向,绘就当代新画卷。

创新“轨道+土地”开发路径

着眼区域协同发展大局,挖掘区位优势,0601、0402街区从功能、交通、空间、生态、文化、实施多个维度进行了一体化整合设计,为项目提供多样化、高质量、可落地的一站式规划设计解决方案,探索弹性可生长的“轨道+土地”综合开发路径。

轨道交通M101线穿区域而过,该线是城市副中心第一条内部南北向骨架轨道交通、第一条承接市级赋权推动的轨道交通、全市第一条“轨道+土地”模式示范线,突出表现出网络化换乘最便捷、站城一体化衔接最紧密、规划设计推进最高效的特点。

沿线14座车站全部按照“一站一册”推进“轨道+土地”一体化规划实施。位于该地区的通州西站和通顺路站属于《轨道交通M101线资源聚集、一体化和实施保障“一站一册”》中五座综合一体化车站中的两座。在规划中将创新一体化实践,结合轨道站点建设时序,战略预留一体化地区弹性建设的可能条件,合理确定区域内用地滚动开发时序。

“目前城市与轨道站点周边区域一体化实施模式尚未确定,因此在规划中预留了商业、办公、科研等各种落位规划的条件,以应对未来多种开发实施模式。”市规自委通州分局市政科科长杨光说,“同时,合理确定了区域内用地滚动开发时序,180公顷用地将分批次有序供应。”

市规自委通州分局党组书记、常务副局长郭宝峰表示,设计方案定稿后,将加快推进成熟地块入市供应,深化一体化实施方案和一体化工程方案,逐步落位副中心控规和高质量发展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