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版:新闻总第538期 >2022-11-07编印

“运河号”盾构机到达中间井
东六环改造项目东线隧道顺利实现首段贯通
刊发日期:2022-11-07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2-1.jpg

“运河号”盾构机破土而出,到达中间井。记者 常鸣/摄

本报讯(记者 刘薇)日前,随着刀盘缓缓旋转,“运河号”盾构机破土而出——东六环改造项目东线隧道顺利实现首段贯通。接下来的一个月左右,项目将会对“运河号”盾构机进行全方位“大体检”,待完成整修后二次出发,开启东线盾构隧道的后半段征程。

在还未完全贯通的隧道洞门外,现场施工人员屏气凝神,目光紧盯着洞口。中交隧道工程局有限公司东六环项目部项目总工吕计瑞称,本次盾构接收的中间井结构深40.6米,地表水位在地表以下9至10米,地质以密实的粉细砂为主,在高水压致密砂层环境下,长距离连续掘进施工本身就具有很大挑战性,外加中间井属于超深基坑,洞门深度范围水压非常高,在洞门破除及盾构机接收阶段,极容易出现涌砂涌水情况,掘进风险高、难度大,对于建设者来说是一次艰巨的考验。

随着盾构机越来越接近接收井,地下“嗡嗡”的响声就越大,现场气氛也越发紧张。中间井接收段掌子面负责联络的技术员拿着对讲机,不断与盾构机内的同事保持联系,实时反馈盾构推进信息,动态联动。在所有接收准备工作完成后,盾构机重新启动,刀盘缓缓推出地连墙,安稳驶上基座导轨,这个庞然大物在工人们的欢呼声中顺利破土而出。

吕计瑞介绍,想要盾构机顺利掘进,加密监测不可少。项目部实行了盾构机与地面联动,实时反馈监测数据,动态调整掘进参数,确保盾构机中间井接收过站安全可控。同时,进一步完善了应急预案,针对重点部位设置带班领导及值班人员,24小时全天候待命,随时应变现场突发情况,为“运河号”盾构机中间井顺利接收保驾护航。

截至目前,“运河号”盾构机已连续运转454天,顺利掘进4770米,占总长65%。先后攻克了10米浅覆土始发、4.7千米长距离连续掘进高致密富水砂层、75米高埋深高水压盾构掘进控制等技术难题10余项,实现毫米级微扰动穿越三级以上风险源51处。在超大直径盾构掘进施工中,国内首次采用双液同步注浆工艺,国际首创“制浆—储浆—注浆一体化集成系统”,解决双液浆长距离运输“质损、低效、高耗”难题,达到成型隧道“零渗漏”标准。

东六环改造工程由首发集团组织实施,南起京哈高速立交,北至潞苑北大街,路线全长约16公里,其中盾构段长7.4公里,是我国最长盾构高速公路隧道,也是北京市埋深最大的地下隧道。

东六环改造工程建成后,北京城市副中心12条规划道路、5条现状道路将实现东西向贯通,可有效缝合城市空间,进一步加强东六环两侧组团之间的交通联系,使通州城区与副中心行政办公区融为一体,让市民工作、生活、交通更加便利,对促进京津冀区域交通协同发展,提升北京市交通服务水平,构建综合交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