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总第537期 >2022-11-04编印

为我国北方平原地区生态建设提供了蓝绿交织、水城共融样板
城市副中心获评国家森林城市
刊发日期:2022-11-04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1-1.jpg

大运河森林公园中,大片绿色围绕运河铺展开来。(资料图)记者 常鸣/摄

本报讯(记者 王军志)昨天,记者从区园林绿化局了解到,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我国新荣获国家森林城市名单,城市副中心榜上有名。

作为北京首个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平原区,城市副中心依托自身资源和丰富的水系网络,大力开展平原造林,加快构建水绿生态空间,持续完善“两带、一环、一心”绿色空间格局。截至目前,城市副中心森林面积已达45.4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3.43%,绿色已经成为城市副中心最亮丽的城市底色。国家森林城市创建以来,城市副中心深入贯彻“蓝绿交织”建设理念,以大运河、温榆河、运潮减河等水系作为蓝色水网支撑,构建大尺度城市水绿空间格局。在上一轮百万亩造林新增加19.3万亩的基础上,城市副中心启动实施了《北京城市副中心园林绿化三年行动计划》和新一轮百万亩造林工程,实施造林21.6万亩。“到2035年,副中心将建设形成万亩以上的森林组团10个,千亩以上森林组团50余个。目前,我们已建成东郊森林公园、台湖公园等万亩以上大型郊野公园和森林湿地8处,全区大型生态休闲场所20公里服务半径对全区覆盖率达100%。”区园林绿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区园林绿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17年以来,通州区统筹生态文明建设,明确森林城市建设方向,依托《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等上位规划,对标《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高标准编制完成了《北京市通州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8—2035年)》,每年制定下发《通州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方案》,有序推进森林城市建设工作。

通过大尺度建绿、大密度增绿,城市副中心有效弥补了首都东南部生态短板,展现北京平原地区森林城市的独特风貌,为我国北方平原地区生态建设提供了蓝绿交织、水城共融的样板。目前,城市副中心已经沿副中心西部构建了32公里长,500米至1000米宽的西部生态绿带,沿副中心东部构建了50公里长,3000米宽的东部生态协同发展带,形成了卫翼东西、贯通南北的防护林和风景带。“在建设过程中,我们还保留原有片林并注重保护和选用留鸟、引鸟树种植物以及其他有利于增加生物多样性的乡土植物,建设动物保育小区和救助站,保证生物多样性,营造良好的野生动物生活、栖息的自然生境。目前,全区野生鸟类记录已达到341种,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显著提升。”区园林绿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城市副中心东部,通过实施建设西集镇中心公园、潮白河森林生态景观带等8项工程,实现东部生态绿带新增3.5万亩。在城市副中心西部,通过实施建设永顺城市公园、台湖万亩游憩园等6项工程,实现西部生态绿带新增2.6万亩。沿城市副中心外围还规划建设了由13个公园组成的环城绿色休闲游憩环,进一步加强了城市副中心与副中心拓展区的生态协同发展。在城市副中心内部,结合疏解整治促提升和留白增绿,清退低端污染产业,实施占地11.2平方公里的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建设。

据介绍,在此次国家林草局授予的26个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称号中,北京市通州区、石景山区、门头沟区、怀柔区、密云区,榜上有名。至此,我国“国家森林城市”已增至219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