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版:新闻总第506期 >2022-09-21编印

《2022年北京市交通发展研究报告》发布
城市副中心交通发展进入重点任务有序推进阶段
刊发日期:2022-09-21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讯(记者 张群琛)近日,由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北京市交通委员会等部门联合编写的《2022年北京市交通发展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报告》中提到,广渠路东延、武窑桥改建等诸多项目建成,环球影城北、通马路交通枢纽正式开工建设,城市副中心交通发展已由运行保障进入重点任务有序推进阶段。

《报告》中指出,2021年副中心交通供给不断优化,实现1号线与八通线贯通运行,乘客通行效率大幅提高;6号线最小运行间隔缩至1分45秒,运力提高14.3%;建成广渠路东延、武窑桥改建、广渠路公交走廊、环球影城京哈立交和六环立交;推进东六环改造、京哈高速公路加宽、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等重点工程建设;新开工建设环球影城北和通马路交通枢纽。

对比《2021年北京市交通发展研究报告》,其中最明显的特点是,2020年城市副中心的交通侧重于保障方面,包括市郊铁路城市副中心线西延和通密线开通运营,副中心定制公交线路增至22条,互联网租赁自行车投放布局更加优化等。到了2021年,副中心交通的重点转变为基础建设,相比于2020年,副中心区域内处于建成、开工与稳步推进状态的工程明显增多。

值得关注的是,《报告》中特别提到了京津冀协同领域,其中包括签署副中心与北三县4条规划跨界道路接线协议,开工建设厂通路,完成北三县京津冀一卡通系统改造;北运河(通州段)40公里游船全线通航。

《报告》中显示,2021年北京市完成交通领域固定资产投资有所减少,降至842亿元,并向公共交通领域倾斜。2021年,新开11号线西段等9条轨道交通新线(段),轨道交通总里程达到783公里,公共汽(电)车客运场站较2020年增加11个,达708个。

在中心城区工作日出行方面,2021年中心城区工作日出行总量3530万人次,同比下降2.5%。绿色出行比例进一步增长至74.0%,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其中,轨道交通出行比例与上年持平;公共汽(电)车出行比例为11.5%,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步行和自行车出行比例达到47.8%,再创过去六年新高。其中自行车出行比例为 16.4%,同比增长0.9个百分点,步行出行比例为31.4%,同比增长0.2个百分点。

此外,道路交通指数有所提高。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进入防控常态化阶段,全市交通运行逐渐恢复,但总体运行情况仍好于2019年。2021年,中心城区高峰时段道路交通指数5.58,同比增长10.1%,处于“轻度拥堵”级别,其中早高峰年平均交通指数5.35,晚高峰年平均交通指数5.80。高峰时段地面公交运行速度为17.30公里/小时,同比下降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