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关一文)昨天,在“两区”建设文化旅游和数字经济领域专场新闻发布会上,市经信局副局长王磊表示,今年上半年,北京市实现数字经济增加值8381.3亿元,占全市GDP比重43.3%,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
在“两区”全产业链开放、全环节改革的工作部署下,北京深入对标RCEP、DEPA等国际协定规则,于今年5月底印发北京市数字经济全产业链开放发展22条改革措施,目前已取得阶段性进展。王磊介绍,“两区”建设以来,数据要素化进程提速增效,要素市场化改革取得突破。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建成数据交易平台,目前数据交易参与主体333家,入驻平台及引入各类数据产品量1253个,产生数据交易合约1774个,数据交易调用7.73亿笔;北数所数据资产登记中心于今年7月正式揭牌,形成首批数据资产试点评估报告;成立全国首个国际数据交易联盟,现已入驻数据服务与合作单位150余家。金融公共数据专区以专线方式实现与24家银行系统连接,累计实现数据调用2428万次。北京市数据资产价值逐步显现,数据跨境流动服务成效明显。
“两区”建设背景下,北京市不断拓展数字应用,搭建新场景新业态。本市已迈向全域场景开放的智慧城市2.0阶段。数字仿真、人工智能、虚拟现实、5G、8K、裸眼3D等多种数字技术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和各项赛事中成功应用,率先实现5G+8K全产业链技术贯通,奥运史上首次规模化应用8K技术进行赛事报道。
数据显示,今年1至7月,全市工业和软件信息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42.8亿美元,占全市比重31.6%;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额38.2亿美元,同比增长94.5%。
两年来,市经信局高水平举办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打造国际重要交流合作平台。由北京市人民政府联合五部委主办的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已在京成功举办两届,国际影响力和关注度持续提升。2022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发布研究报告、产业政策、标杆案例和宣言倡议等40余项,创新成果60项,带动数字消费近7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