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中心一小区内的公共充电桩。记者 唐建/摄
本报讯(记者 冯维静)记者从区城市管理委获悉,截至目前,城市副中心已累计接入市级充电设施平台充电场站473个,充电桩6523个,其中副中心建成区域已实现“0.9公里充电圈”,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根据近日北京市印发《“十四五”时期北京市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发展规划》,到“十四五”时期末,北京平原地区建立3公里找到充电桩、核心区0.9公里找到充电桩的公用充电设施网络,而在城市副中心建成区域该目标已经率先实现。
“以前只要电量降到不足30%,心里就开始发慌,满大街找充电桩。”在运河公园公共充电站内正给新能源车充电的刘先生告诉记者,“现在手机上就能够找到附近的充电站,方便多了。”据区城市管理委供热和电力运行保障事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这座快充站配备630千伏安箱变,5台一体式直流充电桩,每桩最大输出电压60伏、电流120安,利用大功率直流充电技术使得普通家用电动汽车蓄电池仅需30-60分钟左右即可充满电。
充电桩建设的普及,为副中心新能源汽车数量的快速增长提供了保障。记者了解到,从发展速度来看,2021年城市副中心社会公用充电场站建设同比增长31.7%,单位内部充电场站建设同比增长15%。社会公用充电场站平均利用率为8.6%(同比增长16.22%),总充电电量为2963度,主要集中于居住生活、道路停车、工业物流、公共服务等场所。
截至目前,全区已累计接入市级充电设施平台充电场站860个(7642个充电桩)。其中,社会公用场站194个,充电设施2758个(快充接口数1367个,慢充接口数1391个),总功率83197.5千瓦。单位公用场站251个,充电设施3578个(快充接口数815个,慢充接口数2763个),总功率69255千瓦,基本实现城市副中心0.9公里充电设施服务半径、平原地区5公里的充电网络。接下来,将进一步推进公共停车场、公交环卫场站、物流园区、医院及乡镇卫生院、路侧停车场、大型公园和商场等公共场所充电设施建设,同时为解决农村地区充电难的问题,对有条件安装的村庄进行充电设施建设。
今年年初,《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十四五”时期交通发展建设规划》发布,其中指出,要探索在城市副中心设立超低排放示范区。推广低碳新能源运输工具,优化车辆能源结构,推动交通能源消费变革,鼓励公交、出租、旅游等行业车辆新增、更新为新能源车。加快充电桩建设,研究布局换电设施,便捷新能源汽车使用。
上个月,北京市印发《“十四五”时期北京市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发展规划》的通知。重点任务聚焦老旧小区,将补建停车位及充电桩纳入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完善类项目。鼓励在小区公共区域及周边场所,按照一定比例配建直流快充公用充电桩,给予补助支持。鼓励私人桩共享模式,鼓励具备有序充电控制功能的智能充电桩建设。对于供需矛盾尖锐、潮汐特性明显区域,鼓励推广移动充电车等充电方式解决充电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