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总第500期 >2022-09-13编印

向“绿”而行
刊发日期:2022-09-13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1-1.jpg

城市绿心森林公园范围内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达41.2%,绿地率达80%以上。(资料图)记者 常鸣/摄

本报记者 刘薇

绿心公园所有建筑综合运用光伏发电、新建公共建筑全面执行三星级绿色建筑标准、绿色金融蓬勃发展……在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城市副中心剧院、张家湾设计小镇等地,都能切实感受到副中心向“绿”而行的发展新气象。

“绿色心脏”凸显生态价值

展开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图,155平方公里核心区中心地带是一片“绿色”。总面积达11.2平方公里的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在空间结构上呈现“一核、两环、三带、五片区”的特征。其中“一核”便指的是“生态保育核”,这是“城市绿心”规划中首次提出的概念。5.5公里星型环路和串联24节气的景观环,营造出了“中国式浪漫”,这便是城市绿心森林公园的“两环”。从“生态保育核”蔓延至城市绿心森林公园边界,以绿色为肌理,杨、柳、榆、槐、椿等都是北京乡土树种,原有6000余株大乔木得以保留,种植乔木及亚乔木达114种、28.1万株,绿地率达80%以上。

据园区负责人介绍,如今的城市绿心森林公园践行绿色低碳理念,坚持用生态的方法解决生态问题。以近零碳排放城市组团为目标,所有建筑均综合运用光伏发电、地源热泵、储能和智慧能源管理等绿色低碳能源技术减少碳排放。同时,利用生态环境治理技术修复工业污染地,循环利用再生资源,建设海绵绿地和湿地保护区。

据数据统计,城市绿心森林公园范围内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达41.2%,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1556吨,相当于约20平方公里森林每年的碳汇。园区负责人说,“城市绿心森林公园通过不断固碳和减碳,相对于‘碳达峰’目标来说,目前已是‘盈余’的状态。”

“绿色建筑”坚守星级标准

伴随着“绿色生态”的打造,也需要“绿色建筑”的支撑。近年来,城市副中心大力推行绿色建筑,促进建筑全生命周期减排增效,新建民用建筑达二星级绿色建筑标准,新建公共建筑全面执行三星级绿色建筑标准。

城市副中心剧院、首都博物馆东馆、城市副中心图书馆就是典型代表。其中,城市副中心剧院设计理念源自通州古粮仓和运河船帆,建筑面积12.5万平方米,集文艺演出、展览展示、艺术普及教育、文化交流体验功能于一体。传承高品质、高水准的国家大剧院艺术标准,国内外优秀剧目可以在这里无缝落地。

扎实的高品质专业硬件设施对剧院来说至关重要。该建筑负责人介绍,在设计中,剧院建筑比其他普通建筑要复杂很多,除了舞台专用设备,还有建筑声学对精装设计、材料和设备噪音的苛刻要求。在能源方面,剧院响应“碳中和”号召,采用地源热泵等技术节能减排,以确保符合绿色三星建筑认证标准。

与城市副中心剧院的定位不同,张家湾设计小镇呈现了更鲜明的“绿色”表达。北京市赋予了张家湾设计小镇“设计小镇、智慧小镇、活力小镇”的总体定位,并将其纳入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先导区和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国际商务服务片区。

在设计上,张家湾设计小镇遵循“毯式街区”的设计理念,将建筑物与室外公共开放空间打通,实现点状厂房、线性道路、街区层面一体化融合发展。今年,张家湾设计小镇铜牛口袋公园、梧桐路“繁花大道”等一批绿化工程全面完工,多层次景观空间初步展现,绿色舒适、宜居宜业的小镇呼之欲出。

“绿色金融”助力高质量发展

五河交汇的波澜壮阔尽收眼底,运河商务区无数高楼如春笋般拔地而起;运河两岸“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一批批重大产业相继落地,一家家总部企业先后入驻,为地区发展注入了活力与生机……自规划建设以来,北京城市副中心正悄然发生许多变化,而这些变化,都离不开“绿色金融”的助力。

近年来,副中心通过气候投融资城市试点评审,落地北京首支百亿规模绿色基础设施投资基金,发放全市首笔CCER质押贷款,北京绿交所与联想集团达成绿色低碳战略合作,绿金院与建行伦敦分行签署中英绿色低碳技术投融资合作备忘录……副中心正在建立健全财富管理、“绿色金融”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等全方位的金融政策体系。

数据显示,城市副中心绿色信贷余额突破240亿元,绿交所累计实现各类环境权益交易量超9300万吨,副中心“绿色金融”发展已在全市形成一定规模和影响力。一份份有影响力的行业研究报告、一场场汇聚全球大咖的盛会,让副中心这颗“绿色金融”明珠大放异彩,散发着“近者悦、远者来”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