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版:热点总第478期 >2022-08-11编印

探访亚洲最大地下综合交通枢纽
刊发日期:2022-08-11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4-8.jpg

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效果图

4-6.jpg

昨天,01标中铁建设承建区域的最后一根抗拔桩吊装完成。

4-3.jpg

工地配备工业级焊烟收集器,焊烟收集净化率达到95%以上。

本报记者 刘薇  摄影 唐建

塔吊林立、机声隆隆,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的建设工地一片繁忙景象。01标段站房核心区已全面进入主体结构施工。项目建成后,这里将成为亚洲最大的地下综合交通枢纽。今后从城市副中心到雄安新区只需1小时,到首都国际机场和大兴国际机场,分别只需15分钟和35分钟。

这样一个超级工程,现场进展如何?有哪些不为人知的超高难度设计和建造妙想?昨天上午,记者来到01标段工地,一探究竟。

精度

下插105根“钢筋铁骨”

垂直度偏差小于1‰

施工现场,中铁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站项目副经理瞿天亮脚步匆匆。从2020年8月进场施工,他已经在这里度过了六百多个日夜。瞿天亮介绍,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西靠北运河河岸,东邻东六环,处于城市副中心“一带一轴”空间结构交汇处。按照规划,未来这里将成为高效通达的节点枢纽,是京唐(京滨)城际铁路近期的始发终到站,也是城际铁路联络线、京哈铁路(远期)及北京市中心城区至城市副中心市郊列车的重要车站。

该站属于超深超大地下工程,施工技术复杂、工程风险高,面对周边地铁、道路、重要管线密布的施工环境,工程采用罕见的逆作法工艺。与常规施工不同,逆作法施工在桩基施工完成后先进行顶板施工,再向下逐层开挖,如此一来能充分利用现有场地,有效加快施工进度,提升整体安全性。

现场地面上,一个个混凝土浇筑而成的“圆圈”非常明显。瞿天亮告诉记者,每个圆圈下面都有一根近40米长、重达几十吨的钢管柱插入地面。钢管柱是副中心站竖向支撑体系,整个逆作法施工过程中,桩柱一体逆作钢管柱单件重量最高达91吨,最大直径达1.6米,创国内站房建设之最。而像这样的巨型钢柱,中铁建设完成了105根,未来,这些“钢筋铁骨”将撑起站房的主体结构和框架。

长度近40米的钢管柱不仅体量创纪录,对其垂直度精度要求之高也是前所未有。其设计要求正线钢柱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若超过标准将会影响未来铁路的运行安全。

为确保逆作钢管柱施工一次成功,中铁建设项目团队运用了很多高科技监测设备,自主研发了“桩柱一体化施工垂直度可视化监控系统”。其中,为每一根钢管柱安装垂直度传感器,在内壁安装倾角仪,多种高精度仪器为技术人员提供坐标、倾角、频率、振幅等数据信息,在钢管柱下插过程中实现实时校核,使施工达到最佳精准度。

绿色

地下设置20余处采光屋面

引入自然光降低能耗

“低能耗、低排放、高效率、高质量”是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未来要实现的目标。城市副中心交通枢纽将2条城际铁路的车站、3座地铁车站、公交车站等集成一体,通过下沉广场与共享空间设计,将地下空间地面化、室内空间室外化,打造自然、舒适、宜人的地下阳光枢纽;地面规划“三轴三带”空间结构,构建“城在园中”的魅力街区。

作为一座超级地下工程,项目采光如何解决?会不会很费电?据了解,该枢纽地下空间与地面层的商圈呼应、连接,通过独特的建筑设计,阳光可以从地面洒到地下二层的车站候车厅。具体来说,枢纽内为地下设置约23处采光屋面,其中规模较大的7处设置在地下铁路车站上方,极大改善了地下空间的自然采光,减少地下建筑的人工照明费用,为车站营造开敞、通透又富有层次的中庭空间,同时实现将阳光引入站台。这不仅让旅客感到温暖舒适,也为整个项目减少能源消耗。

除了在设计上践行绿色发展理念,项目施工过程中节能环保细节也随处可见。

探访中,记者发现,脚下一块块方方正正的路面由预制板铺装而成,与一般道路明显不同。“这是装配式混凝土道路,在工厂提前预制加工,拉到现场就可以直接铺装成道路,减少了现浇、凝固等多个环节,且不易腐蚀、损坏,后期还可以随时拆除并重复使用。”瞿天亮说,该项目绿色循环工艺还有不少,比如还有同样具备周转性能的装配式钢板道路,实现就地循环、就地利用。

在工地进出口的车辆冲洗平台处,项目团队自主创新研发了多功能一体化洗车机,几辆工程车正排队等候冲洗。新型洗车机为全封闭设计,进出口设置电动卷帘门,在原机基础上增加“智能感应”“摇摆水刀”“环绕风干”“频率震动”等功能,确保进出车辆一次清洗达标率100%。同时内置电能加热泵,即便在冬季使用,也能快速风干清洗后的车辆,保证车辆及行走路面不结冰,有效降低安全风险,达到环保目标。

施工中还应用了自主研发的泥浆脱水处理系统、多滑轨式半封闭操作棚等绿色“黑科技”。

其中,钢筋加工区的滑轨式半封闭操作棚,使用工字钢将滑轨固定在硬化地面上,棚子底部滑轮做成U型与工字钢轨道固定,即便遇7级大风也不会发生侧翻。“有了滑轨,两名工人即可轻松推动操作棚,且配备工业级焊烟收集器,焊烟收集净化率达到95%以上,既有效降低焊烟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也降低焊接闪光造成的光污染和施工噪音污染。”瞿天亮说。

换乘

超级枢纽站设置近200个出入口

85%乘客可在3分钟内实现地铁间换乘

作为亚洲最大的地下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投入使用后,预计每天将有近50万人次在此乘坐公交、地铁、火车和汽车。建筑体量大、日均客流多,如何设计合理动线,非常有讲究。

记者获悉,在规划布局上,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遵循两大原则:近大远小+平层换乘,即优先就近布置换乘量大的交通方式,避免乘客上上下下、“翻山越岭”。通过人性化的科学设计,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目前共设置了12处下沉广场、153个地面人行出入口、25个地下车辆出入口,并为未来京哈铁路入地后的地下车站设置连通口4个。另外,地下枢纽内铁路车站与周边小汽车车场、公交车车场以及地下商业之间设置的换乘连通口共15个。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城市副中心站项目总体鲍宁介绍,出入口位置是综合道路交通、客流分析以及建筑内的旅客流动等因素设计,不仅要考虑方便旅客和运营,还要满足防洪排涝、防止火灾蔓延等技术要求。

根据测算,项目通车后,地铁之间,85%的乘客将在3分钟内实现换乘;地铁与城际之间,50%的乘客可在2分钟内实现换乘;有两条线路的换乘可控制在1分钟之内,即京唐城际和城际铁路联络线,而且这两条线与平谷线换乘距离也不远,与6号线换乘虽稍远,但也能控制在5分钟左右到达。同时,为方便携带行李及行动不便的乘客,站内还将设置自动步道和电动接驳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