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实习记者 何蕊)师生员工定期核酸抽检、18岁以上目标人群加强免疫接种、加强防疫心理疏导……教育部日前联合国家卫健委印发新版高等学校、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增加校园常态化监测预警,完善了出现疫情后的应急处置措施和卫生保障要求。
新版技术方案细化了校园常态化防疫要求,加强校门管理。高校把控所有进出校通道,做到专人负责、区域划分合理、人员登记排查记录齐全。中小学和托幼机构实行园内相对封闭管理,无关人员一律不准进校园。
同时,学校应及时监测疫情形势变化,严格实施人员健康监测、体温检测、晨午检和因病缺课缺勤追踪登记等措施。定期组织师生员工开展核酸检测抽检,对安保、保洁、食堂等校园工作人员加强健康管理和增加核酸检测频次。若学校所在县(市、区、旗)发生疫情,要根据疫情扩散风险提高核酸检测比例和频次,鼓励增加抗原检测。
教育部提出,在坚持知情、同意、自愿原则下,加强师生员工接种工作。鼓励3岁以上适龄无接种禁忌人群应接尽接,对于符合接种条件的18岁以上目标人群进行1剂次同源加强免疫或序贯加强免疫接种,不可同时接受同源加强免疫和序贯加强免疫接种。
新版技术方案还强调关注师生员工的心理健康,加强疫情防控期间宣传引导,安排心理服务专业人员、社会工作者或志愿者,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及时疏导师生员工负面情绪。加强人文关怀和服务保障,回应师生员工合理诉求和关切,在防疫提醒、生活和防疫物资、医疗保障、心理疏导等方面给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