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施君
一批集成服务场景率先落地、探索建设副中心网上政务大厅、建设“副中心政务服务智慧大脑”……记者从区政务服务局获悉,2022年,副中心政务服务将以线上“极智”和线下“极致”的“两极”服务为总目标,推动实现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营商环境5.0版政策、综合窗口2.0改革等重点改革任务在副中心率先落地,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副中心经验。
政务服务事项可以“集成办理”
今年,城市副中心将在更大范围内实施告知承诺制改革,完成新推出的市区两级200个以上告知承诺审批事项落地,不断深化综合窗口2.0改革。聚焦副中心功能定位,围绕支持副中心建设和重点产业发展,配合推动更多市级事项跨层级、全链条赋权副中心办理。按照应委托尽委托的原则,实现100%镇街级政务服务事项由业务科室委托各街乡镇政务服务中心开展委托受理。积极探索在部分街乡镇实施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试点,实现事项行政许可权由业务科室授权民生保障(综合保障)科室进行集中行使。
今后,副中心将有越来越多的政务服务事项可以“集成办理”,大大缩短时间和精力成本。聚焦企业和个人全生命周期,今年城市副中心将积极推动新生儿出生、义务教育入学、医疗付费、企业开办、获得信贷、企业间不动产登记转移等20个市级和精品民宿1个区级“一件事”集成服务场景在副中心率先落地,打造“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口受理、一网通办”集成服务新模式。加快推动数字经济、科技创新、商业消费等领域政务服务事项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间、减跑动便利化改革,更好服务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强日常动态压减政务服务事项申请材料、办理时限,提升即办率。
为破解政策落地难问题,今年将建设企业政策兑现服务平台,推动实现政策统一发布、精细解读、精准推送、自动匹配、在线申报、免申即享和数据汇聚。搭建窗口、审批和政策制定人员三方沟通渠道,建立发现、传导、解决问题的快速响应机制,着力破解政策落地难、执行不到位的瓶颈问题。健全“反映‘办不成事’窗口”工作机制,及时收集企业群众反映的政策不清晰、标准不一致、流程手续繁琐、系统功能不完善等隐形壁垒问题,及时完善修补政策漏洞。
政务服务推行“云模式”
今年,城市副中心将全面推行“云窗口”服务模式,完成副中心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智能(自助)政务终端和政务服务专员向各街乡镇、社区(村)政务服务站点的下沉延伸,打造市、区、镇街、村级四级政务服务扁平化管理、智能化运行、网络化支撑、跨层级办理的智慧政务体系新示范。积极推动智慧政务向试点党群服务中心、重点园区、企业楼宇和京津冀周边地区延伸覆盖,实现更多事项“一网通办”“全区通办”“跨省通办”。
除此之外,副中心还将探索打造与实体大厅体验“同质同效同感同标”的“云大厅”,依托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热线和政务服务知识库赋能,通过PC端、移动端和智能办事终端实现“送政上门”,让企业群众通过任意站点、任意渠道、任意方式即可享受到任意层级、任意地域、任意事项的智慧服务。
在提升“跨省通办”服务能力方面,副中心将持续深化与天津、河北及廊坊北三县政务服务合作联动工作机制,探索推动数字服务、跨省通办、企业服务热线等更多领域开展京津冀政务服务合作。完成京津冀自贸试验区范围内100项“同事同标”政务服务事项在副中心落地实施。完善优化各级政务服务中心“跨省通办”窗口服务功能,配合市级部门完成与国家级“跨省通办”支撑系统对接试点任务,提升跨地域全程网办服务水平。
为加快数字政务建设,加大科技赋能支撑,今年副中心还将探索建设“副中心政务服务智慧大脑”,推动实现政务服务数据归集、存储、质检、更新、管理、共享、应用的一站式管控,进一步加强政务大数据汇聚、分析、治理,为客观反映政务服务工作现状情况,及时发现痛点难点问题,开辟改革优化路径,输送精准高效服务提供能力支撑。
重点项目享受“全程代办”
除了在智慧政务方面持续发力,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也力争将线下服务做到“极致”。今年副中心将建立重点项目“全程代办”服务机制,聚焦重大工程建设项目,探索实行重点项目专人“全程代办”服务机制,积极主动为企业提供服务,缩短办理时间,促进项目落地,进一步增强落户企业的获得感。
针对特殊群体的办事需求,副中心将建立“贴身陪伴”服务机制。针对到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办事的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委派专人从办事人进入大厅开始到办事结束,提供全程面对面、点对点的伴随服务,帮助解决办事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让办事人切身感受到政务服务的暖心、贴心。
今年副中心还将建立“改革效果体验官”工作机制。以运河商务区为试点,聘请部分进驻商务区的企业高管,采取集中体验和分散体验相结合的方式,对相关区级部门在落实企业设立、人才落户、医疗教育、住房保障、交通出行等各项支持政策的实际情况进行监督体验。对体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的意见建议实行工作台账管理,由相关部门提出整改方案,并限期销账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