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版:新闻总第380期 >2022-03-23编印

建立水资源保护体系 综合治理超采行为
副中心地下水位三年“增高”160厘米
刊发日期:2022-03-23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2-2.jpg去年,潮白河北京段生态补水,生态环境复苏和地下水回补效果明显。(资料图)记者 常鸣/摄


本报讯(记者 冯维静)城市副中心地下水位连续3年累计回升160厘米,“藏水于地”的效益开始显现。昨天是第三十届“世界水日”,今年,我国纪念“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的活动主题为“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 复苏河湖生态环境”。记者从区水务局获悉,近年来全区开展地下水超采治理,建立覆盖全区的地下水资源保护体系,河湖生态环境复苏和地下水回补效果明显。

复苏河湖生态,水量保障是基础。去年潮白河北京段生态补水,其带来的生态效益也开始显现。根据潮白河周边11个地下水人工监测点位显示,距河道较近村庄的地下水涨幅较为明显,平均回升12厘米。在白庙橡胶坝上游,潮白河水触摸到两侧堤岸,形成了近170米宽的水面。河道两侧植被得到充分滋养,吸引了多种游禽、涉禽栖息。除了这些“显而易见”的生态效益,补水更大的意义在于回补地下水,据水务部门统计,仅一个月的时间,通州境内地下水回升12厘米,最大单点回升西集镇杜店村50厘米。“这将对促进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推动潮白河流域生态整治、加强京津冀协同发展产生积极作用。”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说,通过补水、节水等系列举措,通州区地下水资源得到有效涵养和恢复,同时,充分利用现有砂石坑、蓄滞洪区、河道水网回补地下水,根据北京市水文总站公报数据,通州区2019年至2021年地下水埋深分别为790厘米、785厘米、630厘米,连续3年累计回升160厘米。

年底前,区水务局计划通过加强城乡规划水要素管控、调整产业结构、强化节水、推进外调水置换、实施地下水禁限采管理及分层开采、扩大非常规水利用等综合措施,夯实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成效,实现区域地下水水位总体稳步回升,水资源安全得到有力保障。到2035年,通过进一步优化水资源配置、持续加强深层地下水利用管控、充分采取节水措施、完善供水基础设施建设等综合措施,实现地下水资源得到有效涵养,区域地下水采补总体平衡,超采亏空水量逐步填补,局部地下水漏斗区基本消除。地下水管控能力明显提升,地下水利用与保护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