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版:新闻总第374期 >2022-03-15编印

2025年本市具备科学素质公民比例将达28%
刊发日期:2022-03-15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讯(记者 刘苏雅)近日,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北京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明确在“十四五”时期实施五项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六项重点工程,并提出到2025年,北京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28%左右;到2035年,北京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国际创新型城市同等水平。

近年来,北京科学素质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20年本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24.07%;科普供给侧改革取得积极进展,首都地区综合科普能力大幅提升;整合利用科普资源迈出新步伐,以科学教育馆为主体的首都科普主平台初步建成;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科学传播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快速发展;在全国首创科学传播专业职称评审体系,科普人才队伍活力有效激发;崇尚创新的氛围愈发浓厚,对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纲要》系统谋划了本市全民科学素质建设中长期目标和“十四五”时期的重点任务,并提出具体保障措施。“十四五”期间,本市将围绕青少年、农民、产业工人、老年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等人群,重点实施五项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培植科学精神、科学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培育科学思想和科学思维,养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科学生活方式,提高劳动、生产、创新、创造的技能,提升科学分析判断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针对青少年将提升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水平,推进高等教育阶段科学教育和科普工作,建立健全校内外科学教育资源衔接机制,并实施教师科学素质提升工程;为老年人实施智慧助老、银龄科普行动,加强老年人健康科普服务。

同时,本市还将实施科技资源科普化工程、科普智慧提升工程、创新文化发展工程、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基层科普能力提升工程、科学素质交流合作工程六项重点工程,围绕深化科普供给侧改革,构建主体多元、手段多样、供给优质、机制有效的全域、全时科学素质建设体系,巩固和发展首都科普主平台,固强补弱,提高科普供给和科普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