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版:新闻总第371期 >2022-03-12编印

赵晓燕代表:加强鲜活农产品供应链韧性建设
刊发日期:2022-03-12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讯(记者 赵鹏)确保鲜活农产品有效供给与价格基本稳定,这关乎国计民生。记者日前获悉,来自北京团的全国人大代表,市农科院农产品加工与营养研究所所长、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赵晓燕在全国两会上提出了“加强鲜活农产品供应链韧性建设,提升农产品稳价保供能力的建议”。

赵晓燕介绍,2021年10月国内蔬菜价格一度大幅上涨,部分叶类菜上涨幅度超过50%,部分品种甚至同比出现成倍上涨,一些品种的零售价还突破了每斤10元。消费者感受到了菜篮子的沉重,菜价又一次成了政府、媒体和广大消费者关注的焦点。个别地区受到疫情叠加影响,甚至一度导致了市民“买菜难”的问题。

为此,赵晓燕提出,为了强化鲜活农产品供应链韧性,建议丰富鲜活农产品供应链类型,健全供应链生态,实现供需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她认为,在现有农产品大生产大流通基础上,应强化农产品短链供应,加强大城市周边蔬菜等鲜活农产品的生产,提高设施蔬菜的生产效率和技术水平,增强抵抗极端天气等自然灾害的能力,构建“平战结合”的生鲜农产品供应保障体系。“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业态,促进电商平台与产地产销对接,减少流通环节和流通时间,提高供应链效率。”赵晓燕表示,我国还应加大对鲜活农产品供应链领域科技创新支持力度。“十四五”期间,国家加大了冷链物流及产地处理设施的支持力度,在全面推进鲜活农产品仓储、物流、加工、配送及市场设施现代化装备同时,应该加强与之配套的技术研发,加大相关技术规程、规范推广示范,特别是在新业态流通模式中的推广应用,减少产后各个环节的损耗。在她看来,推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鲜活农产品供应链的普及应用,加快这一领域的智慧化升级同样刻不容缓。

与此同时赵晓燕也提出,需强化应对鲜活农产品供应链安全风险的顶层设计,加强信息预警作用,开展农产品供应链的较大危险因素辨识和管控工作,针对不同风险类型,如极端天气、公共卫生事件、动物疫情事件、金融风险等,提出明确具体的预案。“风险识别、管控措施还要逐级落实到关键批发市场、物流基地和流通企业,建立防控反馈机制,引导蔬菜等鲜活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及时进行必要的产销调整,满足市场需求,及时规避市场风险。”赵晓燕关切地表示,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共建、多元互补的生鲜应急保供机制,吸纳电商、交通、物流等企业参与生鲜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将保供能力突出的企业纳入应急保障预案,搭建生鲜农产品应急物资统一调配平台也必不可少。“我国还应建立生鲜农产品应急保障数据库,推进政府与市场信息资源共享,打通生产、储备、流通、调配的全流程链条,提升鲜活农产品应急响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