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版:热点总第366期 >2022-03-07编印

冬残奥的“4S店”
40多名技师免费为运动员维修轮椅假肢
刊发日期:2022-03-07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记者 任珊

在延庆冬残奥村轮椅和假肢维修中心,女技师晓敏正在缝纫机前为一名运动员的护具做缝补工作,“有的运动员长期坐轮椅,要保持扣肩的姿势,肩关节不舒服。为了缓解疼痛、让他打开肩膀,我们给他量身定做了这样一个坎肩儿。”

对残疾人来说,轮椅、假肢、矫形器等就像是他们的贴身“伙伴”,对残奥运动员而言这些“伙伴”更是至关重要。在此次冬奥会上,3个冬残奥村和5个竞赛场地,都有这样类似4S店的轮椅假肢维修中心,来自12个国家的4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全天候待命,免费进行日常设备维修、维护,还量身定制护具等,确保运动员能全身心投入比赛。

步入延庆冬残奥村轮椅假肢维修中心,维修台上放着等待被修理的轮椅和拐杖,打磨的器材、焊接工作台也一应俱全,工具柜里储备了上万个维修的零部件,以适配运动员和随队官员的轮椅等器械。

“预开村后,我们的准备工作就开始了,一共有10名技术人员,包括假肢矫形技师、轮椅技师和专业焊工,他们每天早上8点到晚上9点都会驻守在此。中心还提供24小时紧急服务热线,确保全天候能找到人。”延庆冬残奥村医疗经理雷祎介绍,延庆赛区承担着残奥高山滑雪项目比赛,轮椅和假肢等维修需求率较大,随着训练和比赛开始,器具的维修量明显增多起来。

技师们什么时候派上用场?雷祎解释,在比赛中,一般会有医疗团队在现场为运动员们进行保障,万一意外出现受伤,先会有医生进行肢体的医疗服务,后续涉及器具的再由维修团队提供专业支持和服务。“我们既可以维修因比赛受损的轮椅,也可以做假肢矫正器的替换,这种替换装备可以保证运动员从冬残奥村到达赛场上。”轮椅和假肢维修服务中心负责人樊皮特介绍。

除了冬残奥村的全方位维修服务中心,在北京的国家体育馆、延庆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等5个竞赛场地,还设有小型维修站,提供现场实时支持。其实,为运动员提供运动器具及生活辅具的维修服务一直是冬残奥会的传统。此次在残奥单板滑雪、残奥冬季两项、残奥冰球等运动项目中,运动员所用运动器具出现碰撞而损坏的几率很大,赛前和赛时,维修中心预计将为运动员提供500余次维修服务。


》》新闻特写

4-3.png海因里希·波波夫为运动员维修器具。 李俊萱/摄


轮椅假肢维修站里的残奥冠军

本报记者 任珊

北京冬残奥会期间,4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驻守冬残奥村和竞赛场馆,全天候为运动员们提供轮椅、假肢和矫形器等设备的免费维修服务。这些专业技师中,不少人与残奥会有着不解之缘。

拿起专用的小锉刀打磨接头,用螺丝刀拧紧接口……短短几分钟,假肢矫形技师海因里希·波波夫就完成了一件假肢的维护。作为冬残奥会中发生身体接触和碰撞最多的项目,在残奥冰球比赛中,假肢破损的情况经常发生。自 3 月 3 日,轮椅假肢维修站正式开放以来,海因里希·波波夫就驻守在国家体育馆服务。

海因里希·波波夫曾是名下肢残疾的运动员。在 2008 年北京残奥会上,他获得了一枚银牌。在此后的伦敦和里约残奥会上,他又获得了两枚金牌。也正因为如此,他深知残疾人运动员所需。“运动员其实很紧张,一旦假肢发生损坏,紧张情绪就会增

加。”海因里希·波波夫分享了自己的一个故事:2008 年在北京,比赛前两三天,他的假肢突然坏了,需要维修,就去了维修站,工作人员帮助了他,然后他在赛场获得了奖牌,“残奥会运动就是互相支持。曾经有人帮助我们,现在我们帮助运动员,这样他们就可以专注比赛。”

海因里希·波波夫说,体育让他接受甚至忘记自己的残疾,体育对他像是心理治疗,”现在,我们虽然离开了赛场,但我们可以帮助其他运动员更好地实现体育梦想。”

帕特里克·迈尔霍菲尔是另一位与残奥会有着特殊联系的人。他作为运动员参加了 2018 年平昌冬残奥会,并为奥地利赢得了残奥单板滑雪项目的银牌。今年,他加入张家口残奥村团队,参与维修服务工作。

自2013年开始,迈尔霍菲尔一直担任上肢假肢培训师。兼具双重身份,他说自己完全理解运动员的需求,不管是技术要求、赛前的紧张情绪,还是团队精神,“无一不是残奥会令人着迷的地方”。再次见到“残奥大家庭”,他很高兴,并希望用自己的

人生故事激励大家。

“说实话,我自己的手臂截肢了,但对我的日常生活并无大碍。一年365天,我每天佩戴假肢约15个小时,我会觉得自己依然是个完整的人。我想向参观维修服务中心的人员展示假肢可以做很多事情,也许这可以激励大家为自己设定新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