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东六环改造工程西线隧道,“京华号”顺利掘进通过隧道最低点——地下59米深处。(资料图)记者 常鸣/摄
本报讯(记者 刘薇)日前,在首发集团负责建设的东六环改造工程西线隧道,国产16米级超大直径盾构机“京华号”顺利掘进通过隧道最低点——地下59米深处,并完成了盾构机的“抬头”动作,开始向上坡段继续掘进。
制备优质泥浆、及时进行双液浆同步注入、严格控制出渣量、同步填充刀盘和盾壳空隙……掘进当日,盾构机工作人员正忙碌地进行各环节安全检测工作。“95后”的盾构机长王虎然紧盯着操作平台上的各项参数,通过动态监测,及时调整盾构掘进姿态,保证这个“大家伙”能以毫米级的精度,顺利通过隧道最低点。
此次穿越的隧道最低点位于地下水丰富、易渗透涌水的砂土地层,地下水位最高达11米,这也是自“京华号” 盾构机正式掘进以来面临的又一施工难点。盾构机掘进得越深,面临的外部水土压力越大。在地下59米深处,盾构机底部压力达到9巴,相当于人的手掌承受180斤的压力。“超大直径盾构+北京市最大隧道埋深”,双重挑战对盾构机的设备耐压能力、密封性能等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在穿越最低点之前,我们对盾构机进行了一个预防性的维修和计划性的保养,同时在掘进过程中,密切关注各个掘进参数的变化,控制好盾尾间隙以及掘进姿态,关注各个同步注浆以及盾构机管路延伸等重要工序的管控,确保从最低点顺利通过。”王虎然介绍,这台盾构机整机长150米,总重量4300吨,调整盾构机自身姿态很难,目前已顺利完成抬头动作,并开始向上坡段继续掘进。
王虎然透露,在加快掘进的同时,项目部还将隧道当做科技创新的主战场,将施工过程与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及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相结合,运用BIM模型、智能设备、智能工程管理系统等,大力推进“智慧工地”建设。同时,首创研发的超大直径泥水盾构同步双液注浆关键技术也在下穿高密集风险源施工过程中成功应用,有效将地层的沉降及对地层的扰动降到最低,确保盾构机平稳穿越特级风险源。
为缓解东六环交通拥堵现状,东六环改造工程将原本地上的双向4车道改为地下的双向6车道,实现9.2公里路段入地,是全国在建最长的地下高速公路隧道。目前,“京华号”盾构机已顺利掘进2600余米,在首发集团东六环项目处的精心组织与管理下,500余名建设者每天都会对盾构机的拼装、推进、泥水循环、同步注浆等系统进行逐项检查,确保盾构机以最好的状态迎接各项工作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