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总第320期 >2022-01-09编印

“四区结对”以来——
城市副中心承接疏解成效显著
刊发日期:2022-01-09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讯(记者 陈施君)“四区结对”项目库项目落地44个;深化应用场景合作,副中心应用场景加速释放;首师大附中通州校区、黄城根小学通州校区等合作办学项目品质持续提升……自2019年通州区与西城、朝阳和海淀区签署结对协议以来,四区深化合作,硕果累累。

2019年7月,通州区与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签署结对协议,紧密围绕城市副中心功能定位和主导产业,深化与中心城区的产业对接,实现政策互联互通、产业双向协同、重大项目共担共享等领域的深入合作,为高质量推动城市副中心建设增添新动能。

据通州区发改委协同科相关负责人介绍,“四区结对”以来,建立起了由副中心管委会发改局全面统筹、四区发改委牵头落实的工作体系,形成了通州区投促中心全程参与,通州区金融办与西城区金融街服务局、中关村通州园管委会与中关村海淀园、运河商务区管委会与北京商务中心区管委会实时对接的产业协同工作机制。

在各方合力推动下,城市副中心承接疏解成效初显。为确保结对工作落实见效,通州区将三区推荐项目形成结对项目库,强化对接、开展精准服务,实现结对项目“一张清单、一本台账、同步推进”的工作模式,促进产业跨区域协同发展。目前,结对项目库项目共计67个,已实现落地44个,其中,西城区北京绿色交易所有限公司已完成工商注册;北京全国棉花交易市场集团有限公司于2021年双落地迁入。海淀区京业汇数字城市科技有限公司已于2021年正式入驻张家湾设计小镇创新中心。

结对机制的建立,为城市副中心承接中心城区功能疏解释放了明显信号,形成了强大引力。围绕功能定位,通州区主动开展招商工作,陆续吸引一批高精尖产业落地副中心,2021年共有41家来自中心城区的企业落户运河商务区和张家湾设计小镇,其中包括声智城市大脑、孪数科技等独角兽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

除了产业协同外,通州区联合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围绕城市综合治理、新一代信息技术、民生改善等领域,推动副中心应用场景加速释放,累计发布应用场景项目3批次共12项,覆盖张家湾设计小镇、文化旅游区、城市绿心森林公园、行政办公区等重点区域,涉及城市交通、社区服务、产业园区等多个领域,其中副中心首个自动驾驶道路已于2021年4月获批开放,共计开放行政办公区周边26条路段,52.84公里的道路,开放道路数量居全市并列第三,占全市11.5%。百度公司已投放6辆自动驾驶车辆在副中心试运行,共设置站点33个,累计接单1000余单,满意率评分达到4.82。

在公共服务领域,四区扎实推进协同发展,联合建立了一批教育共同体、医联体,促进教育资源共享,推动提高基层医疗单位整体医疗服务水平。目前,与海淀区合作办学的首师大附中通州校区已实现投入使用,由北京十一学校承办的市建共管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北京第一实验学校已实现开工建设。推动双方合作办学的北理工附中通州校区、人大附中通州校区、北京学校、黄城根小学通州校区办学品质提升。

区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四区结对”是副中心承接中心城区功能疏解的有力抓手,城市副中心将持续深化对接机制,拓展“四区结对”的合作路径,针对海淀、西城、朝阳各区的产业资源禀赋和特点,梳理目标资源,更加积极主动对接,争取更多符合功能定位的优质项目、潜力项目落户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