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刘薇)日前,由北投集团全过程代建的北京城市副中心图书馆项目迎来关键节点——首榀檐口吊顶龙骨正式吊装,意味着“森林伞盖”与超高玻璃幕墙即将完美融合,为年底图书馆外立面亮相奠定基础。
作为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之一,城市副中心图书馆的设计理念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符号“赤印”,屋顶的树状建筑结构宛如森林伞盖,由144片“银杏叶”组成,总面积约3万平方米。其中文化“赤印”的赤色,正来源于图书馆的金属屋顶。
本次吊装的首榀檐口吊顶龙骨,在最后装修完成后会作为“森林边缘”,其形状呈不规则弧形折线结构。承建单位中铁建工集团城市副中心图书馆项目总工王国鹏介绍,檐口吊顶龙骨用于后期固定檐口铝板,首榀檐口吊顶龙骨的最大长度为7米,挑出结构最大宽度3.8米,竖向高度1.5米。为了保证后期更真实的“森林伞盖”形象,现场150榀吊顶龙骨造型均不相同,其所用材料长度与拼装角度也不同。
为此,技术人员多次调整施工方案,最终确定了兼容性最好的现场拼装焊接胎架,以保证每一榀吊顶龙骨均为图纸复刻。同时,技术人员将3D模型全部分解为独立杆件,制作料表并逐一编号,避免现场施工人员用错、用混,大大节省了施工时间,提高了施工效率。
据了解,城市副中心图书馆项目整体计划于2022年12月底完工验收。设有智慧书库、开架阅览区、古籍文献馆等功能分区,日接待量最高可达8000人次。值得一提的是,图书馆在内部塑造了两组如连绵山体般的建筑形态,富有变化又浑然一体,创造出内外交融、相互渗透的空间关系,与森林景观融为一体,既是阅读场所,也是极具亲和力的公共开放空间,可以为读者提供舒适、优美的学习环境,增加图书阅览的人文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