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版:文化总第264期 >2021-10-26编印

运河千里行
刊发日期:2021-10-26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记者 王广燕

河流滋养着城市,孕育出璀璨的文明。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绵延1794公里,流经北京、天津两市及冀、鲁、苏、浙四省。这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架设了一座沟通中华民族两千多年文明的桥梁,留下了传承千年的灿烂运河文化和河畔人间烟火。

在刚刚过去的一周,2021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之“千年运河千里行”暨“爱上大运河”中外媒体采风团,先后赴北京通州、山东枣庄、江苏扬州、浙江杭州等大运河沿岸城市实地探访,用镜头和文字记录“千里行”的所见所闻,这些见闻也成为了今朝大运河华彩的掠影。


历史文化名城北京:

古诗盛景与国际都市碰撞

桥头轮渡,画舫歌甜。10月17日清晨,在北京城市副中心运河奥体公园二号码头的画舫上,“千年运河千里行”暨“爱上大运河”中外媒体采风活动正式启动。来自北京和杭州的演奏家带来两地不同特色的民乐表演。其中演奏者拨动的代表京城乐器的三弦,展现了秋日余晖里紫禁城墙根儿下悠闲散步的百姓生活。

伴随着画舫的行进,京杭大运河北京通州段两岸的景色徐徐向后退去,碧水蓝天中,草木繁茂、郁郁葱葱。沿途可以看到通州区奥体公园、大运河森林公园、漕运码头、观景台等景色。画舫停靠岸边后,采风团一行登上大运河森林公园的制高点——月岛观景阁,清风徐来,极目远眺,远处的层叠绿意与都市景观尽收眼底。

“无恙蒲帆新雨后,一支塔影认通州”,通州的燃灯塔是中国大运河四大名塔之一,也是京杭大运河千里漕运最北段的标志。2021年,京杭大运河北京段通航,重现了“一支塔影认通州”的古诗盛景。泛舟于运河之上,人们不仅可以欣赏“一河、两岸、六园、十八景”,也可以通过东岸漕运码头,西岸祭坝雕塑、潞河督运图等,了解运河历史。

近几年,城市副中心大运河文化带文化遗产保护取得阶段性进展,河道水系治理水平显著提升,一系列品牌文化旅游活动使大运河文化内涵更加丰富。目前许多大运河文化带重点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建设路县故城考古遗址公园、保护通州古城核心区、保护建设张家湾古镇、展现西海子历史人文风貌……这一切将进一步擦亮北京历史文化名城“金名片”。


“天下第一庄”枣庄:

一河渔火,歌声十里

“商贾迤逦,一河渔火,歌声十里,夜不罢市。”京杭大运河枣庄段史称泇河,开凿于明朝万历年间,全长93.9公里,流经枣庄4个区(市)、14个乡镇。清乾隆时期,位于大运河沿岸城市枣庄的台儿庄一片繁荣。这座傍水而筑、因河而兴的“水旱码头”,历史上曾是一座商贾云集、建筑风格独特、文化底蕴深厚的水乡古镇,有着大运河上最完整的运河文化遗产体系——3公里长的古运河河道,被称为“活着的运河”。

作为连接运河南北的中间段,枣庄段形成了融汇南北文化的包容性,体现在民俗、美食、建筑等各个方面。1938年春发生的台儿庄大战,使这座古城化为废墟。2008年中共枣庄市委、市政府重建台儿庄古城,使之成为了集“运河文化”和“大战文化”为一城的齐鲁文化新地标。

夜晚的台儿庄,数千盏彩灯点亮了晋派、徽派、江南、闽南、岭南、鲁南等风格各异的建筑。挂着红灯笼的摇橹船,摇曳在碧波荡漾的水街水巷。游客可以舟楫摇曳、遍游全城。这里的城内水网相连,石板小路两边,运河大鼓、柳琴戏、皮影戏和萨克斯演奏,融合出传统与现代的交响曲。数百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此汇聚,传承人现场制作与游客互动,古城内“月月有主题、天天看非遗”,实现了活态传承。

除了“闪耀”的运河文化外,枣庄还是鲁班、墨子故里,铁道游击队的故乡。采访团赴枣庄薛城区参观了铁道游击队纪念馆。近年来,枣庄薛城区依托“铁道游击队”为核心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展红色研学,举办红色课堂,大力发展文旅创意产业,将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人文古扬州:

2500年前运河的“原点”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采风团继续南下,寻觅2500年前运河的“原点”。瘦西湖风景区窈窕曲折的一湖碧水,串以徐园、小金山、五亭桥、白塔、二十四桥、万花园、双峰云栈等名园胜迹,风韵独具而蜚声海内外。

乘船一路前行,一座古典雅致的楼宇映入眼帘,这便是瘦西湖“熙春台”。在熙春台二楼,游客们坐下休憩,身着汉服的演奏者从屏风后出现,一曲古筝《茉莉花》流淌入耳,随后手持木偶的舞者也翩然起舞。扬州杖头木偶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茉莉花则是扬州的市花,二者结合,便是最具代表性的扬州之美。

古老的扬州以厚重的人文积淀为傲。历史上李白、杜牧、苏轼等文化名人都曾赞叹瘦西湖秀美的风光,留下众多脍炙人口的篇章。位于扬州瘦西湖西北角的大明寺,曾由唐代鉴真大师主持,传经讲律。其中大明寺大雄宝殿西侧的“仙人旧馆”内,坐落着平山堂,近一千年前,时任扬州知府欧阳修因欣赏这里的清幽古朴,于此筑堂,使其成为士大夫、文人吟诗作赋的场所。

濛濛细雨中,采风团来到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一的东关街,这里“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是扬州城里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条历史老街。古城保持了古韵古味,在保持东关街肌理和特色的基础上,逐步适度迁出原住居民,对老街建筑和街巷进行保护性修复,成为外来背包客深度体验扬州文化的首选目的地。而在“卧虎藏龙”的扬州486文化街区,68个非遗项目“同台竞技”,让非遗瑰宝在今天持续闪光。


“人间天堂”杭州:

让运河流淌“人间烟火气”

“钱塘自古繁华”,而南北流淌的京杭大运河则是这繁华的源头。杭州地处京杭大运河最南端,也是浙东运河的发端。大运河杭州段穿城而过,总长110余公里,包括11个遗产点段。大运河杭州段作为一处活态大型线性遗产,至今仍发挥交通航运、水利行洪、旅游景观等功能,是杭州的“城之命脉”。

一部杭州发展史就是“倚河而兴”的历史。“杭州码头装大米,一纤拉到北京城”。一句古代俗语,道出了两座城市以河为媒形成的历史渊源。旧时杭州城北因着运河,商业发达,有“十里银湖墅”之称。从隋代到民国,城北是外埠物产、近郊米柴的集散地,米市巷的米市、卖鱼桥的鱼市,还有土纸、锡箔等行业穿插其间。新中国成立后,这里因优渥的水陆交通条件成为杭州工业化的旗帜。而随着城市发展和产业转型,这里的工业遗存逐渐被保护、利用、开发为面向市民的公共空间,从工业重镇蜕变成杭州的生活高地。

为让大运河千年文脉常新,杭州在增添大运河“烟火气”“亲民感”上重点着墨。运河旁的国家厂丝仓库,变身杭州极具艺术感的酒店,厚重的历史感没有破坏,酒店让这里增添了一丝现代感。夜晚的大运河杭州段,水波粼粼宛如一幅水墨丹青,沿岸灯火谱出一曲光之乐章。船在河上行,两岸即是民居。市民可泛舟于上塘古运河,开启沉浸式夜游,通过实景演出欣赏上塘河“七运十三景”。

“千年运河千里行”,采风团在匆匆步履中,感受了各具韵味的运河城市之美。在城市发展的变与不变中,每一座城市都在赓续悠久的运河文化,守护生生不息的大运河记忆。



4-19.jpg随着城市副中心建设加速,大运河通州段洋溢时尚之美。

_TJS1715.JPG2021年,京杭大运河北京段通航。泛舟于运河之上,可欣赏“一河、两岸、六园、十八景”。

记者 唐建/摄


4-18.jpg草木繁茂、郁郁葱葱,大运河沿线生态环境日益优化。

记者 常鸣/摄


4-17.jpg大运河环绕台儿庄古城,带来江南柔美。

4-8.jpg一对游客雨中漫步在扬州千年东关街上。

4-16.jpg扬州瘦西湖畔大明寺栖灵塔矗立千年。

4-14.jpg大运河杭州段现今仍发挥着重要的航运作用。

记者 和冠欣/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