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上飞鸿
交融—城市的冬
冬奥娃
“福”饰
溜糖座椅
百变京味
福字杯
天下第一城茶具
北京冬奥火笔画艺术台灯
城市脉络
运河的霓虹之光
福到沙漏
北翼
紫禁城窗棂格花瓶
迷你洗手液
车站中的京津冀
面人朝服水瓶
本报记者 关一文
一朵朵洁白雪花组成镂空圆弧状,一名滑雪运动员从弧面滑过,姿态如疾风似闪电,整体造型优美和谐,组成了《雪上飞鸿》的艺术装置作品。10月16日,“2021声音探索大会暨北京广播节-广播节开放日”在张家湾设计小镇未来设计园区举办,历时两个多月的“潮涌大运河”首届装置装饰设计艺术大赛落下帷幕。在近500部参赛作品中,诞生了一等奖2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10名、优秀奖15名,获奖作品以艺术作品展的形式在活动现场展出,引来不少观众驻足观看。
锚定“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建设目标,秉承“设计让城市更美好”的理念,北京广播电视台与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联合举办了“潮涌大运河”首届装置装饰设计艺术大赛。北京广播电视台党组成员、副总编辑李秀磊介绍,大赛于今年8月30日正式启动,以推动京津冀文化创意产业同频共振为主旨,面向社会大众、设计爱好者征集可反映京津冀文化内涵的装饰艺术品、生活便利品、冬奥纪念品、带有“福”字元素的冬奥展陈装置等创意设计作品,培育全新文创IP,用创意打造未来生活新美学,提升城市生活品质,促进文化艺术与经济建设、城市发展、市民生活共融共生。
大赛评委、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来设计院副院长郭少山介绍,大运河承载着全民族的历史记忆,传承大运河文化是国家战略层面的重要任务。以大运河为主题,从外延来说,是为了弘扬运河文化,从内核而言,是为了树立民族的文化自信。运河文化是一种交融、有生命力的文化,自古以来就将中国从南到北的文化串联起来,让群众参与、了解、发扬和思考运河文化,才能更好地传承中国历史文化。把运河发源地当成这次活动主办地,既体现了城市副中心与运河文化的结合,也表达了主办方将运河文化不断传承的美好希冀。
在郭少山看来,此次在张家湾设计小镇举办首届装置装饰设计艺术大赛也适逢天时、地利、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蓬勃发展是时代赋予张家湾设计小镇的机遇,服务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提高其创新驱动力是小镇的历史使命。其承载的不仅是城市设计、建筑设计,也包括装置艺术、时尚设计等,是北京打造国际设计之都的物理载体,所以我们将与设计相关的主题都落在设计小镇。从地利上来说,张家湾设计小镇是京津冀三地交汇之地,生机勃勃活力十足。所谓‘人和’,北京市提出将张家湾设计小镇打造成设计小镇、智慧小镇、活力小镇,就是要把人聚起来、留下来,有吃有住,有的看,有的玩。而这个活动就非常聚集人气。”
为了鼓励更多人参与,此次大赛的主题设置比较开放,包括冬奥会、京津冀协同、大运河文化三大主题,都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也要突出创新性,既要展现历史风貌,也要展现时代风貌,还要考虑作品的市场推广性。组委会希望参赛作品能制作成文创产品向市场推广,真正达到文化传播的目的。所以作品性价比要高,群众能买得起、玩得好、用得着,且容易形成文化品牌。
首次举办大赛,参赛者的热情令郭少山惊讶,“短短一个多月我们就收到近500件作品,说明赛事主题在大家心中很有影响力。”郭少山介绍,整体来说,大赛作品呈现数量多、质量高、创新性强的特点,文化内涵丰富、制作工艺先进,还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整体质量较高。像作品《大运河船工号子》从外观上来看是一盏灯,设计者以香河大运河船工号子文化为基础,将大运河的波浪、纤夫拉纤的图案绘制其中,兼具实用性与设计感。“我们也给出进一步改善的建议,比如嵌入运河号子的声音制成一个闹钟,让声光电同时融合在作品中。”
“运河文化源远流长,贯通南北,是一种多元化的民族文化。每一个节点都应该有其传承的载体,彰显地域特色,让大运河文化像接力棒一样传承下去。”谈及大赛的未来构想,郭少山充满憧憬,首届大赛埋下了弘扬大运河文化的种子,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未来,希望有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形成更具标识性、更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他认为,放眼世界,也有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为代表的运河文化,但国际上至今还没有以运河文化为主题的品牌活动,中国大运河主题文化活动如果形成品牌,将会具有先发优势。“正如威尼斯双年展从意大利走向全球,我们也应该有让中国大运河文化品牌走向世界的雄心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