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总第245期 >2021-09-24编印

2021年北京城市建筑双年展
智能化技术升级绿色人居环境
刊发日期:2021-09-24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1-3.jpg昨天,北京城市建筑双年展在张家湾设计小镇开幕。观众们正在参观“未来家园”主题展。记者 唐建/摄

本报记者 陈雪柠 刘薇

作为北京国际设计周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城市建筑双年展于昨天下午在张家湾设计小镇未来设计园区开幕。北京最具代表性的智能化设计、绿色低碳的建筑工程组成“未来家园”主题展览,与16个专题展览共同诠释对新时代智能化、绿色生态人居环境的追求。对市民而言,不仅可以从中了解行业趋势,也可以得到美学的熏陶。展览自9月24日持续至10月7日。


建筑物也能3D打印

在未来设计园区的广场上,一个浅灰色、弧形边缘的“大房子”已经接近建设尾声。您可能很难想象,眼前这栋混凝土建筑是采用3D打印建造的方式完成。

“它就像造汽车一样,各种构件都在工厂完成,然后运到现场,由工人进行材料的堆积,这是建造领域的革命。”本届双年展的主策展人,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首席总建筑师邵韦平介绍,3D打印建筑能够让包括主体结构在内的各类建筑部品实现快速经济的工业化制造,与传统建筑业相比,质量更加稳定、建造更加高效。用于3D打印的建筑材料是一种经过特殊处理的混凝土,可以将建筑废料循环利用,实现低碳绿色。

在专题展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徐卫国团队自主研发的“机器人3D打印混凝土建造技术”也在同步展出。一个个3D打印而成的艺术装置看上去宛如麻绳编织的纹路,伸手触摸时却是坚硬的混凝土质感,令不少参观者感到新奇。

值得关注的是,该技术已经有了一系列实践项目。2021年,由机器人3D打印而成的书屋正式启用,可用于图书展示、学术讨论、新书分享会等活动,30平方米的小屋能够容纳15人,“两台机器臂打印系统、4到5位施工人员就可以完成。”工作人员介绍。


无障碍设备助力冬奥

无障碍车位地锁、共享设施定位、视障辅助眼镜……在无障碍智慧生活专题展上,将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服务的无障碍设施设备引发关注。

据介绍,这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专项“无障碍、便捷智慧生活服务体系构建技术与规范”所研发的系列成果。以机场航站楼高精度定位导航设备为例,它的外形如同一个颈椎按摩仪,可以便捷地戴在颈部,通过振动提醒等方式,智能辅助听障、视障、行动不便等特殊旅客在机场航站楼内航空出行。“传统蓝牙定位的精度在2到4米,不能满足室内使用的需要,而这台设备通过光学成像、无线探测等多种技术,实现了40厘米左右的精准导航。”现场工作人员介绍。

风吹麦浪的声音与自然的风声相互呼应,起伏的节奏与人的心跳慢慢同步……在未来之声专题展上,两段来自四川川西地区的自然声景片段让人沉浸在鸟语虫鸣的大自然中。参观者还可以通过耳机,聆听城市中街头巷尾的谈笑声、公园中喷泉溅起的水花声、候车大厅里的广播声等,感受声音在生活环境中的重要性。


杰出城市规划案例亮相

如何运用新技术、新科技,提升城市和建筑的精细化、智慧化水平,从而构建全球领先的智慧城市新体系,这是本届双年展的重要话题。

其中,“未来家园”主题展从城市、建筑、科技三个维度予以回应。展览展示了杰出的城市规划案例、建筑设计作品和城市建筑科技等,既包括了以副中心交通枢纽为案例的对未来城市交通模式的探索,以北京城市副中心绿心三大公共建筑及共享配套设施为范例的对一体化开工建设模式为标准的研究,又包括了北京老旧小区改造为切入点的城市中心实践。展览还以北京冬奥会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崇礼“雪如意”等场馆对新科学技术的介入与应用,彰显文化自信。

本届双年展还在北京市规划展览馆、西单更新场、凤凰中心和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设立分展场,为城市建设起到示范及促进文化交流的作用。

“去年北京城市建筑双年展以先导展的形式首次亮相,今年则更加突出绿色主题。”双年展发起人、北京工程勘察设计协会会长、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全胜说。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名誉院长崔愷表示,希望绿色建筑设计创造新的建筑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