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总第242期 >2021-09-18编印

设计使用年限100年
东六环改造盾构管片廊坊造
刊发日期:2021-09-18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记者 丰家卫  通讯员 王咪咪

       北京东六环改造工程正在如火如荼进行,其中7.4公里的隧道工程备受瞩目,该段需要盾构掘进,而盾构机直径超过了16米,创下了全国之最。配合盾构掘进的是超大直径盾构管片生产,记者日前探访了距北京东六环改造工程150公里之外的中交一公局集团北京东六环改造工程管片厂(以下简称“东六环管片厂”)。在这里,现在每天约有40块盾构管片运往北京施工现场。


智能流水线满足生产所需

       东六环管片厂位于河北廊坊大城县工业园区,距北京100公里,距天津60公里,距雄安新区55公里,南接津石高速,西临京台高速。总占地面积122亩,设有混凝土拌合车间、管片生产车间、管片水养区、管片存放区和集设计、研发、试验检测为一体的技术研发中心。

       盾构管片是盾构施工的主要装配构件,是盾构法隧道的永久衬砌结构,盾构管片质量直接关系到隧道的整体质量和安全,影响隧道的防水性能及耐久性能。

       东六环管片厂项目经理张翔介绍,北京东六环改造工程所用超大直径盾构管片,每环衬砌环由10块管片组成,采用“7+2+1”组合形式,即7块标准块,2块邻接块和1块封顶块。衬砌环直径15.4米,环宽2米,壁厚0.65米,单片管片最大外弧长5.39米,最大自重16.9吨,拼装成环后约6层楼高。

       如此庞然大物的构件,在智能化流水线上,整个生产过程就像麦当劳餐厅生产汉堡包一样井然有序。记者在现场看到,从钢筋加工、钢筋笼制作、混凝土拌合及浇筑,到管片生产、堆放,整个智能化流水生产线上,只有少量的工艺如焊接需要工人,其他均由机器自动化完成。

       以钢筋笼生产为例,钢筋笼流水线生产实现了操作工人的专业化分工、流水化作业,提高工效40%,减少人工40%,平均16分钟即可生产一个钢筋笼,日产钢筋笼65到85个。

       通过全流程智能化管理,东六环管片厂每日可生产6至8环管片,较传统工艺,产能提升至200%,完全能够满足北京东六环改造所需盾构管片。


每个构件都有唯一“身份证”

       北京东六环改造工程南起京哈高速立交,北至潞苑北大街,全长约16公里,项目按计划将于2023年年底完工,建成后,将有效缓解东六环路交通拥堵。不同于常规的道路改造,东六环“入地”后,地面上原有的东六环主路将建设高线公园,并改造成为慢行系统,与城市景观融为一体,让市民工作、生活、交通更加便利,推动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

       中交隧道局承建第4标段,项目副总工忽慧涛介绍,改造工程意义重大,无论是盾构还是管片生产,都不能有一丝含糊。在近30米的北京东六环地下,总重4500吨的“运河号”超大直径盾构机就像一列火车一样,上面装着上百把合金刀片,刀盘转动,将前方土壤挖下来,一点点向前盾构,施工者通过采用自动化监测等技术,使沉降控制精度达到0.1毫米,全面提升了成型隧道质量。

      该标段所需3.7万片盾构管片,均由东六环管片厂生产。张翔介绍,北京东六环改造工程被称为“缝合城市空间”,为此生产的盾构管片更是精益求精。材料上,盾构管片采用C60钢筋混凝土,抗渗等级P12,为常规水泥制品的2倍,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

      在生产工艺上,东六环管片厂自主研发的智能蒸养控制技术,精准控制温湿梯度,有效避免混凝土裂纹产生;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钢模具和成品盾构管片进行偏差检验,确保成品精度在0.3毫米,始终高于设计要求。通过自主研发的三维扫描技术,对预拼装的盾构管片进行扫描偏差,通过软件对盾构管片进行虚拟拼装,判定盾构管片精度是否合格。

       不仅如此,东六环管片厂的智能管理系统还赋予每个预制构件唯一“身份证”,监控生产每一个环节,并在生产过程中进行智能分析、动态管理,以此保证每一片运往施工现场的盾构管片都是合格的。


绿色基地服务三地基建

       东六环管片厂所在的京津冀装配式产业基地,是中交装配式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首个创新型绿色智能制造综合性产业基地。

       张翔介绍,为了达到绿色智能化运营,基地与国内顶尖数字建筑平台企业合作,联合研发了智能工厂数字化管理平台,保证每个环节的生产都是绿色的。在能源使用上,项目利用大城县生物质发电厂余热进行管片蒸养和水养池加热,一年可节省燃气350万立方米,相当于两万个家庭一年的燃气用量。

      北京东六环改造工程盾构管片生产是京津冀装配式产业基地的首个项目,记者在现场了解到,该基地的二期正在规划中。

未来两到三年,该基地将结合三地协同发展建设需要,逐步提高年产能至40万立方米混凝土的规模,为京津冀地区道路交通、轨道交通、综合管廊等基础设施建设发挥重要作用,逐渐成为全国装配式建筑领域最具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型高标准示范型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