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版:新闻总第224期 >2021-08-25编印

“双减”政策落地 教培机构纷纷转型
刊发日期:2021-08-25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记者 牛伟坤

       上周,《北京市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措施》发布。明确提出了“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学科类培训时间不得与中小学校教学时间相冲突”等多项要求。在此之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开学在即,在“双减”的大背景下,培训机构该何去何从?

 

帮助教培行业人员转型

       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表示,自8月7日起,学科类培训机构严格执行中央和市委要求,暑期不再开课,这项举措帮助培训机构踩了刹车。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为帮助教培行业人员转型,专门启动了“教培行业人才专项服务季”。目前,人力资源市场可提供的岗位数量充足,能够满足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人才转岗转业需求。作为校外培训机构大区,海淀区日前启动了教培行业人才专场招聘会,海淀区教委组织该区近70家各类型幼儿园提供400余个岗位,助力教培行业人员“转型”。

 

培训机构扎堆转做“素质”培训

       记者注意到,将业务内容向非学科类拓展成为不少机构的转型选择。作为“双减”背景下转型的重要举措之一,新东方北京学校成立了北京新东方素质教育成长中心,下设艺术创作文化馆、人文发展研究所、语商素养沉浸馆、自然科创空间站、智体运动训练馆、优质父母智慧馆六大板块,瞄准学生德智体美劳五育目标发展的要求,将在素质教育、家庭教育领域推出课程,共同促进孩子的全面成长。

      上个月,好未来旗下的“励步英语”更名为“励步”,近日又宣布推出戏剧等素质教育产品。同样在向素质教育版图拓展的还有学大教育、瑞思教育等。北京“双减”意见明确,校外培训机构严禁提供境外教育课程。为此,相关机构也在谋划转型。

 

业务转型别忘思维转型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刘林认为,对于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而言,转做素质教育是最近的赛道。“学科教育与素质教育既有生源的同质性,也有专业的就近性。”不过,素质教育在实施过程中,也难免会涉及相关的学科内容,对此,相关政策应进行明晰界定。此外,校外培训机构还可以充分发挥体制机制的活力以及市场的开拓能力,向职业教育、终身教育、教育科技开发、教育资源服务等方向转型,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应该发挥引导作用,避免机构一窝蜂地转向某一领域,重现学科培训领域中的乱象。在经营模式上,经营者也要从纯粹的市场思维走向法治思维。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对于培训机构来说,最重要的“转型”并非业务转型,而是思维转型。“双减”给所有校外培训机构传递的明确信息是:对待教育培训,不能再想着做大生意,而是要回归做教育,要以公益的心态进行教育培训。


相关新闻

收集岗位 通州推动教培从业人员再就业


       本报讯(记者 张程伟 通讯员 冯洋 杨兰)随着国家“双减”相关文件出台,许多校外教育培训机构从业人员面临转型问题,区人力社保局先行一步,全力做好教培从业人员再就业。

        区人力社保局第一时间对接市、区两级教育系统以及辖区内公立、私立学校,快速收集用人单位需求,及时发布各类就业信息。截至目前,通过“通州就业服务”微信公众号发布了包括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现代音乐学院、翠屏幼儿园以及部分公立中小学校等单位招聘信息,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等专业教师岗位共计200余个。

       为做好教育培训机构行政、销售、后勤等保障类岗位的从业人员再就业,区人力社保局还举办“双减”教育培训从业人员再就业专场网络招聘会,共有22家企业提供物业经理、销售主管等岗位77个,累计招聘360人。

        此外,区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中心还启动了“1+1职业指导”,由就业指导专员在就业意向、就业观念、就业心理、就业政策、职业规划等方面开展专业指导的同时,精准匹配1个岗位信息推荐,助力“双减”教育培训机构从业人员再就业。自8月份以来,现场接待求职教育培训机构从业人员50多人,电话专线接听来电求职40多人,开展职业指导并推荐岗位70余次。截至目前,近20人与新单位达成就业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