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重点道路桥梁工程建成通车,城市副中心道路通行能力大幅提升。 记者 常鸣/摄
本报记者 郭丽君
一批重点道路桥梁工程全部建成通车;轨道交通线网密度提升;建成自行车道约1200公里,绿色出行比例达74.2%;完成105个停车场1.3万余个泊位数据联网,实现“停车一张图”……记者昨天从区交通局获悉,随着北京城市副中心交通综合治理各项任务落实,主要通行指标持续向好,交通总体运行状况保持基本畅通。2021年上半年,进出城市副中心交通量同比增长39.65%,工作日高峰时段平均道路运行速度提高到31.8公里/小时,同比提高5.1%,达到“基本畅通”水平,路网运行效率显著。
今年3月初,通州区出台了《2021年通州区交通综合治理行动计划》,共开展36项具体工作,重点提升轨道交通网、地面公交网、慢行系统网、道路设施网、水运网、智慧交通网等“六张网”的服务能力并加大交通秩序整治力度。以“慢行优先、公交优先、绿色优先”三大理念为主,围绕城市副中心“两区”建设,推进京津冀交通一体化,聚焦环球影城、运河商务区、台湖演艺小镇、张家湾设计小镇等重点功能区的交通规划、交通接驳问题,力争补齐交通短板和补强交通弱项。
如今转眼几个月过去了,各项交通综合治理任务落地见效。
副中心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按下“快进键”
广渠路东延(运通隧道)、武窑桥改建、六环立交和京哈立交、水仙东路、潞苑一街、翠华西路等7项重点道路桥梁工程、11条次干路和支路、10条微循环道路、环球主题公园周边33条配套道路全部建成通车,有效缓解交通拥堵情况,大幅提升副中心道路通行能力。其中,运通隧道有效分流通燕高速和京通快速近25%的交通量。
地铁站周边200米公交接驳率100%
4条地铁线路及市郊铁路副中心线、通密线2条快速通勤走廊开通运行,副中心轨道交通线网密度提升至0.21公里/平方公里,高于中心城区以外的其他区。区常规公交线路162条,公交专用车道总里程约69.4公里,副中心区域内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达93%,地铁站周边200米范围内公交接驳率达100%。累计新开或优化调整公交线路123条,其中新开47条,优化调整76条。
建成自行车道约1200公里 绿色出行比例74.2%
今年以来,城市副中心累计完成82条道路66公里的慢行交通标线施划,其中31条城市道路实施慢行机非隔离改造,已建成自行车道约1200公里,绿色出行比例已达74.2%,慢行系统逐步连片成网,构建行人、自行车独立路权的高品质慢行交通出行环境。目前,美团单车、哈啰单车2家共享单车企业在副中心投放车辆约3万辆,施划电子围栏1225处。
区域治堵系统化智能化改造升级
通过渠化路口、施划标线、增设转弯车道、优化信号灯配时、建设过街天桥等“微手术”,先后对61处堵点、72处交通秩序乱点和95所校园周边进行改造和治理,提高通行效率。分两期对通州区范围内交通信号系统升级改造,实现了“点线面”三个维度信号控制策略优化应用。整合交通、市政、路政、公安、“雪亮工程”等视频系统,建立视频终端智能控制平台,实现区域内交通事件的自动监测预警。
105个停车场万余泊位数据联网
建设智能停车诱导系统平台,安置110块三级诱导屏,完成105个停车场数据的联网工作,共涉及1.3万余个泊位,实现全区“停车资源一张图”“停车诱导一片网”和“停车监管一条线”。累计完成37条道路路侧停车电子收费泊位3685个,同步建设路侧车位充电桩135个,服务车次637.84万次,处罚458起,路侧停车“有位失管”问题得到逐步缓解。
严厉打击各类交通违法行为
2018年—2020年,通州区交管部门违法停车处罚每年约22万起,货车违法处罚量每年约11万起,闯禁行违法处罚量每年约4万起,交通环境秩序不断改善。通州区交通运输执法部门检查载客运营车辆7289车次,处罚3469起;2021年1至6月立案1342起,立案同比增长82.8%。此外,通州区9个综检站检测货运车辆1017万辆,查获超限车辆1.9万辆,卸载超限车辆1.4万辆,进京路口货车超载超限问题得到有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