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版:新闻总第189期 >2021-07-07编印

2035年北京全面实现“一绿地区”城市化
城市公园环将构筑首都功能核心区绿色屏障
刊发日期:2021-07-07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记者 陈雪柠

环首都功能核心区的第一道绿化隔离地区(以下简称“一绿地区”),既是遏制中心城区“摊大饼式”发展的重点区,也是疏解非首都功能、承载首都功能的主阵地。近日,记者从市城乡办获悉,《关于高质量推进第一道绿化隔离地区全面城市化的指导意见》正在公开征求意见。“一绿地区”将建成城市公园环,在发挥生态隔离作用的同时支撑首都高水平运行。到2035年,人口大量无序聚集、低端“瓦片经济泛滥”等乱象将得到根本性解决。

以城市公园标准建成公园环

绿色连片、公园成环,“一绿地区”如同绿色“城墙”,守卫着北京城。

按照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要求,两道绿化隔离地区承载着全市减量、提质、增绿的重任。其中,第一道绿化隔离地区需在2035年实现“一绿”建成、全面城市化的目标。

此次,征求意见稿提出,在“一绿地区”以城市公园标准建成公园环,即建造环首都功能核心区的高品质公园群,实现“一绿地区”城市公园形成闭环。围绕首都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一绿地区”将打造高标准增绿保绿示范区。坚决推进建设用地减量,实现腾退还绿、疏解增绿、留白增绿。坚决守护绿地和林地,强化占补平衡台账管理,杜绝绿地被“蚕食”的乱象。坚决遏制“非农化”,推行“田长制”,加强耕地和农田保护利用。

“一绿地区”将高水平构筑首都功能核心区绿色屏障。在精准拆违、织补蓝绿生态网络的基础上,规划实施单元功能与中心城需求全面互补的生态复合型街区。“一绿地区”基础设施也将作为保障超大城市运行、建设“韧性城市”的重要基础。

“新四合”理念保障宜居生活

在朝阳区王四营乡孛罗营新村安置房施工现场,装修工程正在有序进行。自2019年10月开工建设以来,孛罗营新村安置房4个地块19栋住宅楼已完成主体结构封顶,11栋配套设施、产业用房及幼儿园正在建设中,预计2022年村民可以回迁入住。

所谓“绿隔”,不只是植树造林,而是聚焦绿地建设、生态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等内容,关注发展产业与促进就业、农民住房与拆迁问题、整建制征地转居等城市化问题。

以2035年全面实现“一绿地区”城市化为目标,以减量提质增绿为重点,本市将系统推广王四营乡减量发展试点经验,高水平保障地区重点民生需求。

用地整合、功能组合、空间围合、高低结合,“新四合”理念已经在孛罗营新村安置房项目中得到实践。此次征求意见稿再次明确,要坚持用地整合,整合居住、教育、医疗卫生、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补强地区社会事业短板;坚持功能组合,精准增设公共服务设施,实现公共资源反哺,提高设施和产业、居住融合度,提升商业服务资源配比和职住平衡度;坚持空间围合,增加东西向建筑和楼间连接建筑,形成组团式空间结构;坚持高低结合,管控建筑高度,保护城市绿廊和天际线,扩大绿色开敞空间,保障中心城区通风廊道畅通。

服务中心城需求升级产业体系

从老工业企业聚集区转型为全市首家国家级乡镇高新技术园区,中关村东升科技园告别了过去的“瓦片经济”,成功探索出一条集体产权开办科技园区的路径,解决了农民可持续增收、产业转型升级等诸多问题,成为城乡接合部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高水平实现地区产业发展,是“一绿地区”的重要任务。征求意见稿提出,“一绿地区”产业发展要始终围绕中心城需求,做好承载和保障工作。要率先与碳排放总量和强度指标对接,建成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碳排放少的产业体系。

此外,鼓励在集体土地上建设租赁房,缓解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住房困难,促使集体经济有稳定收益。“一绿地区”也将统筹生态空间和建设空间,以优质产业反哺,增强地区发展动力。

在基层治理方面,征求意见稿提出,要以“物业进村”加强常态化治理,以“村地区管”治理涉地乱象和涉地腐败,以加快“撤村建居”实现向城市形态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