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总第167期 >2021-06-04编印

城市副中心年碳汇量达50.2万吨
森林单位面积蓄积量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刊发日期:2021-06-04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讯(记者 曲经纬 王军志)植树造林、园林废弃物再利用、推广高碳汇树种……这些林业碳汇措施都在助力碳中和。日前,记者从通州区园林绿化局了解到,城市副中心林地、湿地、绿地年碳汇量已达50.2万吨,森林单位面积蓄积量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全区每年约有71万立方米修剪剩余物得到资源化利用,并积极推广杨树类等适合本地的高碳汇树种,通过建设公园绿地和城市立体绿化等缓解热岛效应、降低PM2.5、防风固沙,实现间接减排。通过减排、增汇和适应三步骤,通州区林业碳汇能力日益显现。

何为碳汇?是指从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机制,林业碳汇即指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生成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从而起到减少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作用,碳汇量就是吸收碳元素的量。当前,通过增加全球碳汇、提高森林质量和森林面积来吸收工业二氧化碳排放,减缓气候变暖,已经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共识。

据介绍,通州区林业碳汇主要分三部分进行:减排、增汇、适应。

减排方面,全区自2018年开展园林废弃物再利用工作,每年约有71万立方米修剪剩余物进行资源化利用。同时开展裸露地治理、低碳园林、节水灌溉等措施均对减排起到一定效果。

增汇方面,通过实施两轮百万亩造林工程及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等,通州区林地、绿地和湿地生态系统逐步完善。2012年至2020年底新增造林32.06万亩,全区已形成大运河森林公园、台湖万亩游憩园、潮白河景观生态带等八处万亩以上大尺度郊野公园和森林湿地。截至2020年底,通州区森林面积达3.1万公顷,湿地面积4497.53公顷,城市绿地面积7319.35公顷,林地、湿地、绿地年碳汇量已达50.2万吨,森林蓄积量增加到162.3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34.45%。

据统计,2020年通州区森林单位面积蓄积量为60.22立方米/公顷,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林木每生长1立方米蓄积量,大约可吸收1.83吨二氧化碳,释放1.62吨氧气,这是通州区森林单位面积蓄积量上的碳汇优势。”通州区园林绿化局规划科科长张杨说。此外,全区中幼林面积约2.38万公顷,占乔木林总面积的88.31%,中幼林正是快速生长时期,碳汇能力会高速增长,这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还有较大的增汇空间。

适应方面,按照市园林绿化局关于优化林分结构、森林健康经营等相关政策指导,通州区积极推广适合本地的高碳汇树种。“碳汇能力相对较强的是杨树类,我们以适地适树为基本原则,加强乡土树种的应用和乔灌草复层结构或异龄、针阔混交林的营建。林子结构好了,综合生长就好,碳汇和其他生态效益都会提升。”张杨进一步解释。与此同时,通州区通过建设公园绿地和城市立体绿化等来缓解热岛效应、降低PM2.5数值、防风固沙,都实现了间接减排。

通州区还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多种形式宣传林业碳汇,倡导全民参与,共同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比如4月中旬,我们就在大运河森林公园组织了一场活动,向参与活动的市民发放碳中和计算罗盘,并教他们如何使用‘我要碳中和’小程序。”张杨说,通过这个小程序能够计算出开车、旅行、吃大餐等究竟能排放多少二氧化碳,以及怎样做才能中和碳排放。比如,有数据显示,北京三口之家一年的碳排放量大约是18吨,那么要中和这些碳排放大概需要种56棵树。

据了解,下一步通州区不仅要做好碳排放的“减法”,还将持续做好生态碳汇的“加法”,不断扩大绿色空间,推进大尺度绿化,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