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郭丽君)证照一网通办;事中事后监管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建立远程监测指挥调度中心,24小时紧盯餐饮、幼儿园、企业后厨违规行为……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布通报,对2020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取得明显成效的地方予以督查激励,城市副中心名列其中,成为“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成效显著、落实事中事后监管等相关政策措施社会反映好的地方”,并优先选择为企业登记注册便利化改革、企业年报制度改革等商事制度改革、事中事后监管工作试点地区;优先授予外商投资企业登记注册权限;在国家广告产业园区认定中优先给予支持等相应奖励支持措施。
“零见面”证照一网通办
“以前办理证照时限长、手续多,现在通州区的营商环境太好了,证照联办一个系统就全部完成,方便快捷,节约了很多时间。”日前,通州区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来到东郎产业园,将刚刚打印出来的营业执照和小规模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交到了城市副中心首家通过全程网办的形式办理证照的企业负责人张小敏手中。
张小敏此次办理的证照只需网上提交一份材料,提出一次申请,进行一次填报即可,就连身份验证和签字确认也都是通过手机APP即时上传,整个过程完全是“零见面”。
“去年我在办理执照和许可证的时候,还是通过两个不同的网站进行申请,今年方便多了,我在一个网站只提交了一次材料,不到一个小时就通过了审核。”更让张小敏意外的是,在选择证照领取方式的时候选择了寄递上门,原本以为送照的是快递员,没想到是市场监管局的工作人员。
全面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持续优化城市副中心营商环境,通州区市场监管局围绕丰富服务举措、深化服务效果主动探索、持续创新,2020在全市率先出台了落实《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促进城市副中心发展27条实施意见,在全市首批试行市场主体登记告知承诺制,打造了10多个区级集群注册企业品牌,全年新增企业达到1.9万户,排名全市前三。
事中事后监管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这几日,通州区一家建筑企业负责人张先生遇上了一件烦心事。“原本已经谈好了一个项目,马上就要签约了,却发现我们公司上了‘黑名单’,对方企业决定暂时取消签约。”张先生赶紧前往公司所在辖区的市场监管所询问。工作人员告诉他,公司曾进行搬迁,而搬迁后没有及时变更营业执照上的经营地址,市场监管部门根据原地址对其公司进行检查,通过登记住所无法取得联系,遂将其纳入了经营异常名录库,并向社会进行公示。在变更经营地址后,张先生的公司立刻移出了“黑名单”,最终谈成了这个项目。
“问题当天就解决了,如果再拖个一两天这单生意肯定黄了,市场监管局无形中为我公司节约了不少成本,太感谢了。”喜出望外的张先生表示,前几年也曾出现过类似问题,由于办理时限长、手续繁琐,来来回回折腾了一个多星期问题才解决,结果错过不少生意。
“利用信息化手段实施互联网远程智慧监管,是我们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一个亮点工作。”区市场监管局信用科科长刘海燕说,近年来,随着商事改革的推进,市场主体迅猛壮大,在准入机制相对宽松的情况下,“事中事后监管”显得尤为重要。
在事中事后监管方面,区市场监管局着力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事中事后监管机制,包括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差异化监管措施、包容审慎监管、双随机一公开等,实行这种靶向性监管,提高监管效率。监管人员对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情况进行综合评分并公示结果,达到“让信息多跑路,让监管人员、市场主体少跑路”的目标。
高质量打造监管样板
多年来,区市场监管局不断创新监管方式,高质量打造监管样板。在探索智慧监管新模式方面,采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视联网、3D等先进技术,推进市场监管远程监测指挥调度中心体系建设,开发远程视频监测模块、信息数据分析模块、调度指挥模块、自主学习模块,利用现有资源,拓展监管触角。
在区市场监管局市场监管远程监测指挥调度中心,通过大数据统计,市场准入情况,主体市场中内资、外资,个体、农专分别所占的数量,本年度新增小微企业情况,全部清晰地显示在大屏幕上。近一年投诉举报热点分析,企业抽检情况,案件办理情况通过大屏幕上的柱状图一看便知,清晰又明了。
据了解,该远程监测指挥调度系统是去年6月通州区市场监管局立项开发,将于今年年底前正式投入运行。通过联网方式逐步覆盖辖区具有摄像系统的餐馆、超市、农贸市场和药店,实现电梯等特种设备的临期智能预警,还可以通过远程系统组织企业进行线上学习。
投入使用后,依托统一平台,扁平化管理,实现对应急现场执法情况的实时回传。在指挥调度中心可实时查看情况,并可远程指挥周边工作,直接对执法人员进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