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新物业服务后,玉桥南里小区广场提升改造成居民休闲娱乐好去处。(资料图) 记者 唐建/摄
本报讯(记者 刘薇)2020年5月1日,《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正式实施,物业管理明确被纳入社区治理体系。一年以来,城市副中心坚持党建引领,围绕“创建和谐宜居社区”,搭体系、提三率、解难题、促创新,推进物业管理与社区治理紧密衔接、有机结合解决物业实际问题,解决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截至目前,全区共463个物业管理单元,物业服务覆盖率93.5%,党组织实现全覆盖。
玉桥街道玉桥南里北区属于老旧小区,因建筑年代久远,小区一直处于物业管理的“真空”状态,停车管理杂乱、环境卫生脏乱差、社会秩序紊乱等情况尤为突出。《条例》实施后,该街道以玉桥南里为试点,引入物业规范社区管理服务,半年试用后,完成了物业合同户数签约率和面积签约率双过半,让这个20余年无物业管理的老旧小区正式引入物业,解决无物业老旧小区失管等问题。
自从引入新物业服务后,小区门口有了保安站岗值勤、小区内随时有了保洁清扫、公共设施维修也找得着人了……这些变化都让居住在玉桥南里北区的居民们直言“住着更有安全感、更舒心了”。
“我们将专项奖补资金绩效管理与《条例》落实情况进行衔接,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的同时,督促街道乡镇加快构建无物业小区长效治理机制。截至目前,原无物业小区已有124个引入物业企业,我们下一步也将加大工作力度,促成业主早日与物业服务企业签订正式合约。”通州区住建委副主任兰巍介绍,作为城市治理的最小单元,社区就像细胞和毛细血管,其运转质量关系着城市的生命力和幸福指数。《条例》实施后,区住建委着眼社区物业难题,指导各街乡建立物业联盟或物业联席会,探索互帮互带、资源共享的片区化物业管理模式。全区党建引领下的行业自律组织由1个增加到7个,覆盖永顺、中仓、玉桥等街乡,加速实现百姓物业诉求“小事不出社区”的目标。
面对社区规模不一、类型多样、人口多元,如何实现精治理?《条例》为那些难以成立业委会的社区提供了一个新方案——物管会,作为临时机构组织业主共同决定物业管理事项,这也是社会治理的一次创新。
玉桥南里社区居委会主任郭凯英介绍,玉桥南里北区有8家产权单位,涉及商品房、房改房、拆迁房等多种房屋性质,部分公共区域产权不明晰,暂不具备成立业委会的条件。依照《条例》规定,由街道牵头,于去年5月在社区启动成立物管会,经过居民自荐和社区推荐,最终产生9名委员,其中业主代表6名。
“最近咱物业表现怎么样?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吗?有意见您就说。”素来热心肠的屈淑琴,被推选为物管会副主任,让退休在家的她又找到了上班时的感觉,学习物业管理条例的内容,听取物业公司的定期汇报,更重要的是,主动联系住户,仔细倾听意见,让大家的合理诉求能得到及时解决。“希望大伙儿能渐渐形成习惯,涉及物业管理,有事找物管会,而不是居委会。”屈淑琴说。
从杂乱无章到停车有秩序,从失管弃管到维修不再难,随着《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的实施,众多居民切实体会到物业服务的内涵。目前,全区共463个物业管理单元,管理面积3000多万平方米。经统计,一年以来,成立了业委会(物管会)364个,组建率78.6%;有物业服务企业管理单元433个,覆盖率93.5%;党组织实现全覆盖。
“我们会摸底全区问题小区,以‘兜底解决问题’为抓手,用足‘吹哨报到’工作机制,促进业委会(物管会)组建并发挥作用。”兰巍表示,下一步,还将建立以“质量”为核心的考核体系,将物业服务合同签约率、物业费收缴率、群众满意率等“软指标”纳入考核,倒逼责任落实。同时进一步激发社区居民的主人翁意识,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党建引领基层自治新局面。